山居圖
元·錢選作
紙本青綠
縱二六.五厘米
橫一一一.六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居水村而慕山林者,往往厭塵喧而樂幽僻,豈以山林為深靜,而喧囂之所不到乎,此古之幽人清士,每依山以結廬也。”這是此卷卷后明人俞貞木所題的一段話,點示了圖意。
《山居圖》景物集中在中部,寫數峰突兀,幽居坐落于綠樹成蔭竹林稠密處,四周河面空曠,疏密對比分明。小橋橫架,連著左下角的土坡岡阜,有數松聳之為伍,綠水中舟楫蕩漾,士人騎馬偕童過橋,山清水秀,一派江南幽寂平和清遠恬靜的景象,似有超脫塵世之感,予人以清曠秀麗的審美感受。
南宋滅亡時錢選才四十歲,一生不作元朝的官,從事繪畫,過著隱逸的生活,他這類“山居”題材,似是他向往清華寧靜環境的寫照和追求理想化隱逸世界的形象體現。
錢選此卷繼承“二李”、“二趙”青綠重色的院體畫傳統,兼有文人畫的意趣,是水墨和青綠韻致相融合的畫法。
山體“空勾無皴”,在簡筆勾染的基礎上薄施石青、石綠,筆致柔勁,舍去繁復的皴筆。內廓不用釘頭式勾斫,用濕筆濃墨細而圓的疏朗苔點。樹葉雙鉤填石綠等色,松針則用花青淡彩統調。
從元代青綠設色和錢選的幾幅著色山水看(如他的《秋江待渡》、《浮玉山居》等圖),傳統青綠濃烈厚重的畫法已向淡雅柔潤方向發展,是“二李”、“二趙”以來精工院體重彩畫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開啟了“淺絳”設色法的先河。錢氏此卷畫法古雅明秀,是對傳統重彩山水的一種變革和創新,使青綠儒雅化、柔潤化,成為元時青綠山水的一種時代特色。
此圖卷尾作者題詩云:“山居惟愛靜,日午掩柴門。寡合人多忌,無求道自尊。鷃鵬俱有志,蘭艾不同根。安得蒙莊叟,相逢與細論。”詩中所表白的正似此卷“山居”隱逸意韻的題旨,有助于理解作者創作的構想。元代表現文人士大夫向往隱逸山野的“書齋山水”很流行,此圖可謂開風氣之先。
山居圖
上一篇:《駿骨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浮玉山居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