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苑女仙圖
五代·阮郜作
絹本設(shè)色
縱四二.七厘米
橫一七七.二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阮郜的生平不詳,只有宋《宣和畫譜》著錄御府所藏他的《女仙圖》等四件,并謂其:“工寫人物,特于士女得意,凡纖秾淑婉之態(tài),萃于毫端……作《女仙圖》,有瑤池閬苑風(fēng)景之趣,而霓旌羽蓋,飄飄凌云,萼綠雙成,可以想象。衰亂之際,尤不可得,但傳于世者甚少。”清高士奇《江村銷夏錄》、《江村書畫目》,卞永譽(yù)《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張照、梁詩正《石渠寶笈初編》等書,均著錄阮郜《閬苑女仙圖》,其所記內(nèi)容,和現(xiàn)存此圖吻合。而高氏跋云:“余得之都下,尚是北宋原裝,恐漸就零落,重為裝潢。”說明高氏與宣和內(nèi)府所藏,雖名稱不同,當(dāng)是一物,可見現(xiàn)存阮作實流傳有緒的五代名畫。畫上無款印,前隔水綾上有“養(yǎng)字十九號”,卷后除高士奇外,還有商挺、鄧宇等跋。商跋書于元順帝元統(tǒng)二年(1334),基本上重復(fù)《宣和畫譜》的評語。
閬苑女仙圖
“閬苑”乃神仙所居之處,作者描繪為茫茫大海中一片寧靜的仙島。水天浩瀚,波浪環(huán)抱,礁岸崎嶇,松柏挺立,竹林間白云繚繞,岸邊珊瑚瑯玕。女仙八人,將在樹下舉行盛會,已到者握筆、弄弦,未到者從天上水上趕來,女侍十六人忙著準(zhǔn)備宴事。
全卷背景,大致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寫仙島礁岸,第二段寫群仙聚會的場景,第三段寫大海。卷首海邊一女仙攜兩童子向林中走來,天中有一女仙與三侍女由云端乘風(fēng)而降;煙海蒼茫,平礁細(xì)浪,瘦樹巉巖,一片蒼涼,似乎暗示由凡至仙的情境。
中段是畫卷主體,盛會即將開始,女仙們鳳冠羽袍,坐在竹林前,圍作半圓,有的撥弦演奏仙樂,有的執(zhí)筆批點詩箋,有的則展卷細(xì)讀,情致十分溫雅。她們面對一只鳳凰翩翩起舞。眾女侍或侍立,或捧硯,或揮扇,右端女侍取酒、捧果、整理盤碟。空中有一女仙乘鶴匆匆而來。神仙生活,寫來如見如聞。
卷尾一段再度表現(xiàn)赴會的情景:天上一仙騎龍、海中兩女踏波行來。
作者筆下的女仙婀娜多姿、女侍體態(tài)比較纖弱,衣紋圓軟飄逸,一反唐代周昉時代之豐肥與方硬;行筆尚有唐人之凝重,但爽利不及。
竹用雙鉤,樹用勾勒、短皴、加染,石用勾勒、暈淡,較少用皴,以免豪壯之氣,這也許更適合仙境的表現(xiàn)。畫水精細(xì)勾出波紋和浪花,以及流動、起伏、沖撞、回轉(zhuǎn)等等動態(tài),但以釘頭鼠尾的衣紋,施諸水紋,未免有傷刻畫了。
五代時期,政權(quán)更迭,社會動亂,世事多變。畫家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而向往寧靜、美好的神仙境界,這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就產(chǎn)生了《閬苑女仙》這樣的典型作品。
上一篇:《勘書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芙蓉錦雞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