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章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在《雍也》中,哀公也問過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與此章相比,似乎更詳細些,多了“不遷怒,不貳過”的說明,解釋了顏回好學的表現。
這種詳略的不同,也許是當時問答的實錄,孔子的回答可能并無特別的原因。但后世也有儒者認為,這是因為問答者的身份所致。哀公是國君,君有問,臣回答,不可不詳盡;而與季康子的問答,則應該有問才有答,問多少答多少。
在經典的詮釋史上,過度詮釋很難避免,尤其是新思想往往潛藏在不同的詮釋中。
上一篇:《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