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不憤不啟章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憤”是用心思考而不得,“悱”是心有所知而說不出,這時候給予啟發,教學的效果就比較大,也往往真正受用。如得來全不費精力,則容易不當回事,甚至如春風過牛耳。
舉一反三,也是強調學習者的自身努力,但與憤、悱注重心想與言達相比,更具體說明推理與聯想在學習中的應用。
顯然,孔子教書是不搞死記硬背那一套的,他似乎更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其中,思考與表達特別重要。
此章雖講孔子的教學法,對教師極具啟發,但對受教者同樣重要。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憤”是用心思考而不得,“悱”是心有所知而說不出,這時候給予啟發,教學的效果就比較大,也往往真正受用。如得來全不費精力,則容易不當回事,甚至如春風過牛耳。
舉一反三,也是強調學習者的自身努力,但與憤、悱注重心想與言達相比,更具體說明推理與聯想在學習中的應用。
顯然,孔子教書是不搞死記硬背那一套的,他似乎更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其中,思考與表達特別重要。
此章雖講孔子的教學法,對教師極具啟發,但對受教者同樣重要。
上一篇:《不得中行而與之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不知命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