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不顧身
【釋義】
奮勇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典故】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擅長騎射,懂得兵法,深受漢武帝的重用。李陵率軍抵御匈奴入侵的時候,因寡不敵眾,最終投降了匈奴。聽說李陵投降的消息后,漢武帝異常憤怒,朝中各大臣也都憤憤不平。
太史令司馬遷卻并不這么認為,他對漢武帝說:“臣素來和李陵沒什么交集,但我認為他是一個講義氣、孝順父母、團結士兵的人,為了國家安全,他肯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這一次,李陵率領五千兵士和幾萬匈奴兵對陣,最后在彈盡糧絕、毫無退路的情況下才選擇了投降,這也是可以諒解的。而且在我看來,李陵并非真的投降,他想要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回報朝廷。”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是在為李陵辯解,便將他關入大牢,受了“宮刑”。接著,漢武帝又殺掉李陵全家。李陵得知后非常傷心,放棄了伺機逃走的打算,在匈奴娶妻生子,到死都沒有再踏入故土半步。
上一篇:奉公守法典故故事|奉公守法釋義
下一篇:好逸惡勞典故故事|好逸惡勞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