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來之食
【釋義】
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典故】
有一年,齊國發(fā)生了饑荒,百姓顆粒無收,路邊時有餓殍(piǎo),活著的人也都皮包骨頭,很多都去外地逃荒了。
有一個財主叫黔敖,家里囤積了很多糧食。手下人給他提議:“外面有很多饑民,您如果給他們熬點稀粥,他們肯定會對您感恩戴德的,這樣您還能夠得到一個好名聲。”黔敖認為有理,便在路邊支起一口大鍋,熬了一鍋稀粥。
饑民前來領粥,并對黔敖千恩萬謝。黔敖很是得意,態(tài)度開始變得有些傲慢。
這天,一個衣衫襤褸、腳上穿著破鞋的饑民走來,走路東倒西歪,一看就是幾天沒有吃過東西了。
黔敖看到后,用勺子敲打著鍋沿,很是傲慢地說:“喂,趕快過來吃吧。”語氣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誰知,這個饑民看都沒看鍋中的稀飯,就對黔敖說:“你輕蔑地喚別人過來吃飯,是對他人的一種侮辱。正因為我不吃這種食物,所以才餓成這樣。我寧可餓死,也不會吃這種東西的。”
饑民說完就離開了。最后,這個人到死都沒有接受那些傲慢之人施舍的食物。
上一篇:唯命是從典故故事|唯命是從釋義
下一篇:四面楚歌典故故事|四面楚歌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