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愎自用
【釋義】
為人固執,聽不進他人的建議。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帶兵圍攻鄭國,三個月后,鄭國投降,楚軍準備回國。此時,晉國前來救援鄭國的大軍趕到。晉軍統帥為新上任的荀林父,副帥為先縠。荀林父見鄭國和楚國已經議和,便想著收兵回國。
不過先縠并不同意撤兵,他對荀林父說:“晉國以作戰英勇出名,所以才會稱霸諸侯。如果這個時候撤兵,就是膽小懦弱的表現。你們撤退吧,我是寧死不退的。”于是,他自己帶著一小部分軍隊渡過黃河,追擊楚軍去了。
楚國大臣伍參主張迎戰,令尹孫叔敖主張議和。孫叔敖說:“我們之前攻打了陳國,又剛剛攻打了鄭國,該休息休息了。如果和晉軍作戰而無法取得勝利,是否要吃掉伍參的肉呢?”伍參反駁說:“如果我們勝利了,你就是一個沒有謀略的人。如果我們失敗了,我的肉也是在晉軍那里,你怎么能夠吃得到?”
楚莊王還是決定撤兵回國。伍參再次對楚莊王進言:“晉軍主帥是新任命的,還不能真正號令士兵。副帥先縠是一個剛愎自用、不仁不義之人,他必定不會聽從荀林父的命令。副帥是這個樣子,晉軍士兵又該聽從誰的號令呢?這一次交戰,晉軍必敗。再者說,您是一國之君,晉軍主帥只是個臣子,一個君主被敵人的臣子嚇跑,您以后又該如何面對臣民呢?”
后來,楚莊王聽從伍參的建議,領兵出戰,最后楚國大勝。
上一篇:分道揚鑣典故故事|分道揚鑣釋義
下一篇:初出茅廬典故故事|初出茅廬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