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縱
【釋義】
原意指諸葛亮抓孟獲的時候,抓住了七次,放了七次,最后讓孟獲心服口服。形容運用策略,讓對方順服。
【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熘恋岢?。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p>
【典故】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帶兵南征,功成準備撤退之時,彝族首領孟獲又重新召集被打散的兵力,襲擊蜀軍。
孟獲這個人,作戰驍勇,為人忠厚,深得人心。諸葛亮對他也十分欣賞,一心想要讓他歸順。
不過,孟獲不擅長用兵。第一回合,蜀軍佯裝敗退,他便下令不顧一切地追擊,最后被蜀軍生擒。孟獲原本以為會被處死,沒想到諸葛亮卻親自給他松了綁,還勸他歸順蜀漢。孟獲心中不服,諸葛亮便帶他參觀軍營,還問他:“你覺得我們軍營布置得如何?”
孟獲發現軍中大都是老弱病殘,于是很直接地說:“之前我并不知道你們的情況,所以才敗在你的手中。如今我已經了解了你們的陣營,再打肯定能勝你?!?/p>
諸葛亮把他放回去了。
孟獲回去后,著手準備突襲之事。他對士兵說:“蜀軍陣營中都是些老弱病殘,軍營中的布置我也一清二楚,沒什么了不起的。今天晚上我們就突襲蜀軍陣營,一定可以逮住諸葛亮?!?/p>
當天晚上,孟獲親自挑選了五百名精兵,夜襲蜀營。諸葛亮對此早有防備,孟獲再次被擒住。
接連被擒被放,讓孟獲多了一些謹慎。他帶著士兵退守滬水南岸。蜀軍到達滬水邊時,諸葛亮下令造一些木筏子、竹筏子,并讓一小部分士兵作出渡河的模樣,等竹筏子劃到水中央,對岸射箭攻擊時,就立刻退回,然后再讓人佯裝渡河。暗地里,諸葛亮命令大軍兵分兩路,從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通過,包圍孟獲所在的上城。孟獲再次被擒。
孟獲三次被擒,心中還是不服氣,諸葛亮只能又把他放回。就這樣連續捉了七次,又放了七次,孟獲終于心服口服,愿意帶著下屬歸順蜀國。
上一篇:一鼓作氣典故故事|一鼓作氣釋義
下一篇:三人成虎典故故事|三人成虎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