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
釋義
過:過分,過頭。猶:像。不及:達不到。比喻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他說:“子張和子夏兩個人比較,哪個好些呢?”孔子微笑著回答說:“子張做事經常過頭,而子夏做事則總有些欠缺。”子貢又問:“那您的看法是子張好些,對嗎?”孔子循循善誘地回答:“過與不及都不好,最好的應該是恰到好處。”接著,學生們又請孔子評論一下正在做季氏家臣的冉有。孔子非常生氣,大聲說:“季氏比周朝王公還富有,而冉有還在幫他四處搜刮財富!他早已不是我的學生了!”
用典
前者歪曲了白話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話文,所謂過猶不及。
——朱自清《誦讀教學》
據老夫看來:這是“過猶不及”。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
——清·李汝珍《鏡花緣》
上一篇:成語《車水馬龍》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退避三舍》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