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
釋義
比喻文章風行一時,廣為流傳。
出處
唐·房玄齡等《晉書·左思傳》:“自是之后,盛重于時,文多不載。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故事
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年幼時說話結巴,總是一副傻呆呆的樣子,加上他相貌丑陋,很不討人喜歡,父親左雍也經常批評他。
某日,朋友來到家中,與左雍又談起左思,左雍說道:“左思雖然長大了,但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候呢。”這話正巧讓剛進門的左思聽見,生性倔強的他轉而發憤學習,刻苦攻讀,日后終于贏得了才名。
左思后來根據班固的《西京賦》和張衡的《兩都賦》體例,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構思、醞釀,作了一篇《三都賦》。
在《三都賦》中,他根據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等,運用大量歷史資料,以華麗辭藻敘述了以上三都的各類風情。
《三都賦》一出,整個洛陽城里的所有文人學士俱受震驚。據說,當時的司空張華對其大加贊賞,說道:“這個人的文采可與班固、張衡相比。讀此篇賦之后,能讓人回味無窮。”
此句評價傳出后,當地富貴人家、秀才文士們爭相傳寫,一時之間竟使洛陽城的紙價上漲了許多。這就是“洛陽紙貴”的由來。
上一篇:成語《滄海一粟》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涸轍之鮒》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