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不忍欺
【出典】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漢·褚少孫補(bǔ)《西門豹傳》:“傳曰:‘子產(chǎn)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dāng)能別之。”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魏文帝問群臣:‘三不欺,于君德孰優(yōu)?’太尉鐘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對曰:‘臣以為君任德,則臣感義而不忍欺;君任察,則臣畏覺而不能欺;君任刑,則臣畏罪而不敢欺。……”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案:“此三不欺自古傳記先達(dá)共所稱述,今褚先生因記西門豹而稱之以成說也。《循吏傳》記……子賤為政清凈,唯彈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見思,故不忍欺也。”
【釋義】 古來有“三不欺”的說法,褚少孫評述春秋時(shí)單父宰宓子賤,說他以德化民,故而百姓不忍心欺騙他。后世用作稱美地方長官的典故。
【例句】 從今也莫察淵魚,做到不忍欺田地。(劉克莊《鵲橋仙·鄉(xiāng)守趙計(jì)院生日》2641)這里用本典稱美鄉(xiāng)守趙氏以德化民。
上一篇:典故《不得文章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不恨古人吾不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