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五丁
【出典】 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三《蜀志》:“周顯王三十二年,蜀使使朝秦。秦惠王數以美女進,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并將從。而山分為五嶺。……今其山或名五丁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七《沔水上》引來敏《本蜀論》:“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循)路滅蜀,因曰石牛道。”
【釋義】 五丁為傳說中古蜀國的五個大力士。他們奉命自秦國迎回石牛而開出了蜀道,又曾赴秦迎回五女,半途除蛇,抴蛇崩山而死。后世常以五丁作為天庭的差役,也用作詠蜀地的典故。
【例句】 ①愿天驅五丁壯士,挽岷峨、生意與春還。(李曾伯《八聲甘州·登經濟樓》2819)這里借天驅五丁的幻想表示振興蜀地的愿望。②知是于門,功標紫府,夜半仙宮敕五丁。親送與,向君家作個,難弟難兄。(無名氏《沁園春·賀生第二子》3774)這里設想仙宮差遣五丁送嬰兒降生,借以稱頌友人所得第二子為天賜佳兒。
上一篇:典故《烏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五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