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醯雞舞甕
【出典】 《莊子·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晉·郭象注:“醯雞者,甕中之蠛蠓。”唐·成玄英疏:“醯雞,醋甕中之蠛蠓,每遭物蓋甕頭,故不見二儀也。”
【釋義】 這是孔子見了老聃后對顏回說的話。醯雞即蠛蠓,也稱蠓,是一種小蟲,似蚋而喜亂飛。甕中蠛蠓亂飛而不知甕外天地之大。孔子以此自況。
【例句】 ①江南江北水相連,莫笑醯雞歌舞、甕中天。(黃庭堅《虞美人·至當涂呈郭功甫》400)這是謙稱自己有如醯雞在甕中亂飛,不知天地之大。②如今憔悴坐詩窮,莫問醯雞舞甕。(韓淲《西江月·走筆因宋九韻示黃六》2239)這是說自己窮愁吟詩,也如醯雞在甕中飛舞而已。③十年后,數椽屋,隱琊峰。人嘆乾坤許大,醯甕老山中。(王奕《水調歌頭·舟過桃源,適逢初度,和歐陽楚翁韻》3295)這是說數椽茅屋,歸隱琊峰,乾坤雖大,也只如醯雞之在甕中。
上一篇:典故《郗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霧中相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