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循良傳
【出典】 《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列傳》唐·司馬貞索隱:“案:謂本法循理之吏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舊唐書》卷一八五上《良吏傳上》:“自武德以還,歷年三百,其間岳牧,不乏循良。今錄其政術有聞,為之立傳,所冀表吏師而儆不恪也。”
【釋義】 古代稱奉法循理的官員為“循吏”或“良吏”。《史記》有《循吏列傳》,《漢書》以后因之;《舊唐書》有《良吏傳》。后因以“循良傳”作為稱頌奉法循理之好官的典故。
【例句】 不要漢廷夸擊斷,要史家、編入循良傳。《劉克莊《賀新郎·戊戌壽張守》2625)這里是稱贊興化軍知軍張友不愿作好“擊斷”的酷吏,而是奉法循理,決心以“循良”的名聲載入史書。
上一篇:典故《延陵季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懸弧》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