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抔土
【出典】 《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列傳》:“其后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奏當棄市。上大怒曰:‘……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張晏云‘不欲指言,故以取土譬’者,蓋不欲言盜開長陵及說傷迫近先帝故也。”
【釋義】 一抔土(亦作“壞土”),即一捧土。漢廷尉張釋之曾用“取長陵一抔土”婉指盜掘長陵(漢高祖劉邦陵墓)。后因以“一抔土”代指陵墓。
【例句】 ①庭下一抔土,須避赤帷裳。(毛滂《水調歌頭·登衢州雙石堂呈孫八太守公素》674)孫太守曾掘廳事前之古冢,得雙石。這里以“一抔土”喻指此古冢。②烏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壞土。(何夢桂《大江東去·自壽》3154)這里說,隨著歲月的流逝,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已長眠于墳墓,化為塵土。
上一篇:典故《一成春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揮千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