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紫宸班
【出典】 唐·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詩:“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見《全唐詩》卷二二五)宋·袁褧《楓窗小牘》卷上:“汴京故宮,躡云蔽日,常在夢寐,稍能記憶,條載于此……正南門內正殿曰大慶……大慶殿北有紫宸殿,視朝之前殿也。”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七:“紫宸、垂拱常朝……駕坐,閣門吏自下,以次于幕次簾前報班到;二史舍人而上,相繼進,東西分立于內殿門之外,南向閣門內。諸司起居畢,閣門吏復從上。自尚書侍郎以次揖入,東西相向,對立于殿庭之下,然后宰執自幕次徑入就位,立定,閣門吏復引而北向。起居畢,宰執升殿,尚書以次各隨其班,次第相踵,從上卷轉而出,謂之‘卷班’。”
【釋義】 紫宸殿,是唐宋皇帝接見群臣的內朝正殿。每當皇帝設朝時,以宰相為首的文武百官在此殿排班,在閣門吏的導引下,北向朝見皇帝。后因以“紫宸班”喻指在朝做官。
【例句】 ①君王著意履聲間,便合押、紫宸班。(辛棄疾《太常引·壽南澗》1882)這里用“押紫宸班”——充當朝見皇帝的領班恭維韓元吉有宰相之器。②即拜玉枝賜,長冠紫宸班。(翁溪園《水調歌頭·壽常州劉守》3320)這里預祝常州太守立功受封,成為“紫宸班”之首——亦即當上宰相。
上一篇:典故《紫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紫微》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