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諸葛
【出典】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袁子》:“或問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諸葛亮,因以為佐相,而群臣悅服,劉備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釋義】 諸葛亮是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劉備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繼又扶助后主劉禪治理蜀漢,是一代名相。后因用為詠賢臣良弼的典故。
【例句】 ①多少英雄沈草野,豈堂堂、吾國無君子,起諸葛,總戎事。(馮取洽《賀新郎·次玉林感時韻》2655)這里說將起用諸葛亮來主持軍事,意在比黃玉林為諸葛,贊其才略,亦以慨嘆當時戎帥非人。②嘆江左夷吾,隆中諸葛,談笑已塵土。(翁孟寅《摸魚兒》[卷西風方肥塞草]2947)這里用以慨嘆賢才為無謂的“談笑”(指和議)所消磨。
上一篇:典故《諸老蕭疏星欲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諸葛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