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竹馬同游
【出典】 晉·張華《博物志》(佚文):“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戲。”(據《錦繡萬花谷》卷一六引)《世說新語·方正》:“諸葛靚……與武帝有舊,帝欲見之而無由,乃請諸葛妃呼靚。既來,帝就太妃間相見。禮畢,酒酣,帝曰: ‘卿復憶竹馬之好不?’”
【釋義】 古代兒童常在一起作竹馬(騎竹竿作馬)之戲。詩詞中常用以詠童年伙伴。
【例句】 ①小來竹馬同游客,慣聽清歌。(晏幾道《采桑子》[紅窗碧玉新名舊]252)這里用本典追敘童年時結伴同游的情景。②懸弧之旦,憶爭騎竹馬,各懷金彈。(劉克莊《解連環》[懸弧之旦]2607)這里用本典敘寫童年嬉游情景。③共騎竹馬有誰存,總喚入、耆英社。(劉克莊《鵲橋仙·居厚生日》2641)這里用本典感嘆自己與居厚弟兒時同游的伙伴所存無幾。
上一篇:典故《竹里行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竹馬望塵》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