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灣精選古詩賞析
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曾參與校理群書,編成《群書四部錄》。今僅存詩十首。
王灣
客路青山下[2],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3]。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注釋】
[1]題又作《江南意》。此詩寫節(jié)候變化引動(dòng)鄉(xiāng)思。
[2]客路:遠(yuǎn)行的路。
[3]一帆:孤舟。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2]。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3]。
萬籟此皆寂[4],惟聞鐘磬音。
【注釋】
[1]這是一首游破山寺的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虞山北麓。
[2]禪房:僧房。
[3]空人心:使人心空曠明凈。
[4]籟:泛指聲音。
岑參
聯(lián)步趨丹陛[2],分曹限紫微[3]。
曉隨天仗入[4],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5],自覺諫書稀。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元年(758),岑參為諫官。此詩在表面頌圣中隱含憤懣之情。
[2]趨:小步走。
[3]分曹:時(shí)岑參為右補(bǔ)闕,屬中書省,因在宣政殿門右,故稱右省。而杜甫則為左拾遺,屬左省。二人上朝時(shí)分站左右兩邊,稱“分曹”。
[4]天仗:天子儀仗。
[5]闕事:缺失之事。
李白
吾愛孟夫子[2],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3],白首臥松云[4]。
醉月頻中圣[5],迷花不事君[6]。
高山安可仰[7],徒此揖清芬[8]。
【注釋】
[1]此詩為孟浩然歸南山時(shí),李白送行之作。
[2]孟夫子:指孟浩然。
[3]紅顏:指青壯年。棄軒冕:指蔑視仕宦。
[4]臥:隱居。
[5]中(zhònɡ)圣:指醉酒。
[6]迷花:留戀花草。此指隱居。
[7]高山安可仰:用以比喻孟浩然高尚的品行。
[8]徒此:只此。清芬:指高潔的節(jié)操。
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2]。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3]。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4]。
仍憐故鄉(xiāng)水[5],萬里送行舟。
【注釋】
[1]此詩描繪了渡荊門時(shí)所感,將濃濃的鄉(xiāng)思與遠(yuǎn)游壯懷水乳交融。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北。
[2]楚國:長江出荊門,即屬古時(shí)楚國之地,故稱。
[3]大荒:廣闊的原野。
[4]海樓:指海市蜃樓。
[5]憐:愛。故鄉(xiāng)水:指從家鄉(xiāng)四川流來的水。
李白
青山橫北郭[2],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3]。
浮云游子意[4],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5],蕭蕭班馬鳴[6]。
【注釋】
[1]此詩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
[2]郭:外城。
[3]蓬:蓬草。此處比喻遠(yuǎn)行者。
[4]浮云:此處形容游子飄泊。
[5]自茲:從此。
[6]蕭蕭:馬叫聲。
李白
蜀僧抱綠綺[2],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3],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4],余響入霜鐘[5]。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釋】
[1]這是一首寫聽琴的音樂詩,逸韻鏗然,頗得弦外之音。
[2]綠綺:此指古琴。
[3]揮手:指彈琴。
[4]客心洗流水:聽到蜀僧琴聲,客人心中如被洗滌過一般明凈。
[5]霜鐘:指鐘聲。
李白
牛渚西江夜[2],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3]。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4]。
明朝掛帆去[5],楓葉落紛紛。
【注釋】
[1]此詩表達(dá)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牛渚(zhǔ):牛渚山,在今安徽當(dāng)涂。
[2]西江:從南京至江西一段長江,古時(shí)稱“西江”。牛渚即在其間。
[3]謝將軍:即謝尚,官鎮(zhèn)西將軍。
[4]斯人:此人,指謝尚。
[5]掛帆:指揚(yáng)帆駛船。
杜甫
國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3]。
感時(shí)花濺淚[4],恨別鳥驚心[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1]此詩作于至德二年(757)三月,時(shí)安祿山叛軍占領(lǐng)長安,杜甫目睹長安慘敗的景象,內(nèi)心十分痛苦。
[2]國破:指長安淪陷。
[3]深:茂盛。
[4]感時(shí)花濺淚:感于國事,見花而落淚。
[5]恨別鳥驚心:家人分離,聽鳥鳴而心驚。
杜甫
今夜鄜州月[2],閨中只獨(dú)看[3]。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4]。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shí)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1]此詩為杜甫身在長安,因思念遠(yuǎn)在鄜州的家人而作的。
[2]鄜(fū)州:今陜西富縣。
[3]閨中:此處指妻子。
[4]“遙憐”二句:兒女還小,還不懂思念在長安的父親。
杜甫
花隱掖垣暮[2],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dòng),月傍九霄多[3]。
不寢聽金鑰,因風(fēng)想玉珂[4]。
明朝有封事[5],數(shù)問夜如何[6]?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描寫杜甫在左省值夜時(shí)的情景。宿:值夜。
[2]掖垣:宮門兩邊的墻。
[3]九霄:原指九重天,此指朝廷。
[4]玉珂:馬籠頭上的裝飾品。
[5]封事:密奏。
[6]數(shù)(shuò):多次。
杜甫
此道昔歸順[2],西郊胡正繁[3]。
至今猶破膽,應(yīng)有未招魂[4]。
近侍歸京邑,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5]。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金光門出京時(shí)的所感。鳳翔:在今陜西。左拾遺:諫官,屬門下省。移:此為貶官之意。華州:今陜西華縣。掾(yuàn):屬官。
[2]此道:指金光門之路。歸順:指投奔肅宗事。
[3]胡:指安祿山軍隊(duì)。
[4]未招魂:意謂心有余悸,無法平靜。
[5]千門:此處指宮殿。
杜甫
戍鼓斷人行[2],秋邊一雁聲[3]。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dá)[4],況乃未休兵[5]。
【注釋】
[1]此詩表達(dá)了杜甫對(duì)其弟弟的思念。杜甫有四弟:杜穎、杜觀、杜豐、杜占。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3]一雁:孤雁。此指兄弟分離。
[4]不達(dá):收不到。
[5]未休兵:時(shí)叛軍史思明正與唐將李光弼激戰(zhàn)。
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2]。
鴻雁幾時(shí)到[3],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dá)[4],魑魅喜人過[5]。
應(yīng)共冤魂語[6],投詩贈(zèng)汨羅。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二年(759)流寓秦州時(shí)。杜甫得知李白流放夜郎,但未知他已被赦免歸鄉(xiāng),寫此詩表達(dá)懷念之情。天末:天邊。秦州地處邊塞,故稱天末。
[2]君子:指李白。
[3]鴻雁:比喻音信。
[4]文章憎命達(dá):好文章都是在時(shí)運(yùn)艱難時(shí)才寫出來的。
[5]魑魅(chīmèi):山神鬼怪。
[6]冤魂:指屈原。
杜甫
遠(yuǎn)送從此別,青山空復(fù)情[2]。
幾時(shí)杯重把,昨夜月同行[3]。
列郡謳歌惜[4],三朝出入榮[5]。
江村獨(dú)歸處[6],寂寞養(yǎng)殘生。
【注釋】
[1]此詩作于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杜甫送嚴(yán)武奉召離任入朝。
[2]空復(fù)情:枉自多情。
[3]“幾時(shí)”二句:擔(dān)心與嚴(yán)武無重逢值日,難以歡聚。
[4]列郡:指東川、西川屬邑。惜:惋惜。
[5]三朝:指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出入榮:指嚴(yán)武歷任重位,出入榮耀。
[6]江村:指杜甫在浣花溪邊的草堂。
杜甫他鄉(xiāng)復(fù)行役[2],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3],低空有斷云。
對(duì)棋陪謝傅[4],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注釋】
[1]此詩是一首敘寫與房琯交誼的追悼詩。房太尉:房琯,字次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2]復(fù)行役:指一再奔走求職。
[3]近淚無干土:形容十分悲痛。
[4]對(duì)棋:對(duì)弈,下棋。
杜甫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dú)夜舟[2]。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3]。
名豈文章著[4],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釋】
[1]此詩作于永泰元年(765)五月,以寫景展示詩人漂泊不定的境況和情懷。
[2]危檣:高聳的桅桿。
[3]月涌大江流:江中明月也隨大江奔流之涌動(dòng)。
[4]名豈文章著:自己的名氣難道是因文章而著名的嗎?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2]。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3]。
戎馬關(guān)山北[4],憑軒涕泗流[5]。
【注釋】
[1]此詩作于大歷三年(768)冬,杜甫至岳州,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有感之作。
[2]“吳楚”二句:形容洞庭湖之廣大,跨有吳楚,包涵日月。坼,分裂。乾坤,指日月。
[3]老?。褐付鸥ι砘级喾N疾病。
[4]戎馬關(guān)山北:此時(shí)北方戰(zhàn)事連連,唐軍正與吐蕃激戰(zhàn)。
[5]憑軒:靠著欄桿。涕泗:眼淚鼻涕。
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2]。
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3]。
復(fù)值接輿醉[4],狂歌五柳前[5]。
【注釋】
[1]此詩寫閑居之美好時(shí)光和對(duì)友人的深情厚誼。
[2]潺湲(chányuán):水緩緩流淌的樣子。
[3]墟里:村落。
[4]接輿:原指春秋時(shí)的楚國人陸通,此處指裴迪。
[5]五柳:陶淵明因其住宅旁有五株柳樹而自號(hào)“五柳先生”,此處王維自比陶淵明。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2],蓮動(dòng)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3],王孫自可留[4]。
【注釋】
[1]此詩作于王維居輞川時(shí)期,以詩情畫意的山水寄托詩人高尚的情操。暝:天黑。
[2]浣女:洗衣女。
[3]歇:消歇,逝去。
[4]王孫:此處指王維自己。
王維
清川帶長薄[2],車馬去閑閑[3]。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4],歸來且閉關(guān)[5]。
【注釋】
[1]此詩描寫王維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內(nèi)心的無限悵惘。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史稱“中岳”。
[2]川:河流。?。翰菽緟采?。
[3]閑閑:從容自在的樣子。
[4]迢遞:遙遠(yuǎn)的樣子。
[5]閉關(guān):閉門謝客之意。
王維
太乙近天都[2],連山到海隅[3]。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4]。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注釋】
[1]此詩作于王維隱居終南山時(shí),以移步換形手法寫出終南山的景色。
[2]太乙:亦作“太一”,終南山主峰,又用作終南山之別名。天都:指唐都城長安。
[3]隅:角。
[4]靄(ǎi):霧氣。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2],空知返舊林[3]。
松風(fēng)吹解帶[4],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5],漁歌入浦深。
【注釋】
[1]此詩為王維晚年居輞川時(shí)作,以隱逸的閑適回答友人窮通之理的詢問。張少府:其人不詳。少府,即縣尉。
[2]長策:良計(jì)。
[3]空知:只知道。舊林:指輞川舊居。
[4]解帶:古人上朝或見客時(shí)須束帶,在家閑居時(shí)則散著衣帶。
[5]窮通理:得失的道理,即指人生之理。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2],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3],安禪制毒龍。
【注釋】
[1]此詩寫王維游香積寺的感受。香積寺:故址在今陜西西安。
[2]危石:高而險(xiǎn)峻的山石。
[3]曲:隱僻之處。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2]。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3]。
漢女輸橦布[4],巴人訟芋田[5]。
文翁翻教授[6],不敢倚先賢。
【注釋】
[1]此詩為描繪梓州山川景物和風(fēng)俗民情,并寄寓規(guī)勉的投贈(zèng)之作。梓州:唐代州名。使君,刺史。
[2]杜鵑:杜鵑鳥,即子規(guī)。
[3]樹杪(miǎo):樹梢。
[4]漢女:川中婦女。三國時(shí)劉備在蜀稱帝,國號(hào)“漢”。橦布:木棉織成的布。橦,即木棉樹。
[5]巴:古國名。轄境在今重慶東部。訟:打官司。
[6]翻:同“幡”,幡然改圖之意。
王維
楚塞三湘接[2],荊門九派通[3]。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dòng)遠(yuǎn)空[4]。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5]。
【注釋】
[1]詩題一作《漢江臨泛》。此詩作于王維知南選途經(jīng)襄陽時(shí),是融畫法入詩的山水名作。
[2]楚塞:楚國邊界。三湘:一般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帶。
[3]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北,長江之南。
[4]“郡邑”二句:水勢(shì)浩大,郡城如浮在水面上一樣,波瀾涌動(dòng),遠(yuǎn)空也隨之波動(dòng)起伏。
[5]“襄陽”二句:襄陽這么好的風(fēng)光,就留在這里像山簡一樣暢飲酣醉吧。
王維
中歲頗好道[2],晚家南山陲[3]。
興來每獨(dú)往,勝事空自知[4]。
行到水窮處[5],坐看云起時(shí)。
偶然值林叟[6],談笑無還期[7]。
【注釋】
[1]此詩作于王維隱居終南山一時(shí)期。寫隨緣任運(yùn)的禪趣和閑適。別業(yè):野墅。
[2]中歲:中年。
[3]晚:近日。家:安家。陲:邊。
[4]勝事:快意之事。空:只。
[5]水窮處:水盡頭。
[6]值:遇。
[7]無還期:忘了回家的時(shí)間。
八月湖水平[2],涵虛混太清[3]。
氣蒸云夢(mèng)澤,波撼岳陽城[4]。
欲濟(jì)無舟楫[5],端居恥圣明[6]。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7]。
【注釋】
[1]此詩一題《望洞庭湖贈(zèng)張丞相》。作者以此詩相贈(zèng)張九齡,有乞仕之意。
[2]湖水平:八月江汛,湖水漲滿,故說“平”。
[3]涵虛:水氣彌漫。太清:天空。
[4]“氣蒸”二句:形容水勢(shì)之浩大。
[5]濟(jì):渡水。舟楫:船。古時(shí)也用之比作賢臣。
[6]端居:安居。
[7]“坐觀”二句:意謂與其在河邊羨慕別人釣到魚,不如回家織網(wǎng)來捕魚。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2],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3],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4],天寒夢(mèng)澤深。
羊公碑尚在[5],讀罷淚沾襟。
【注釋】
[1]此詩寫登峴山見羊公碑的感受。峴(xiàn)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
[2]代謝:交替。
[3]勝跡:指廟與碑。
[4]魚梁:漁梁洲,在今湖北襄樊。
[5]羊公碑:即羊祜垂淚碑。
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2],搴帷覽物華[3]。
忽逢青鳥使[4],邀入赤松家[5]。
丹灶初開火[6],仙桃正發(fā)花[7]。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8]!
【注釋】
[1]此詩寫道士山房的景物,隱含向道之意。此題又作《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梅道士:孟浩然好友。
[2]林臥:高臥山林之意。
[3]搴(qiān):揭,提。物華:美好的事物。
[4]青鳥:用于傳信的神鳥。
[5]赤松家:此處指梅道士山房。
[6]丹灶:一作“金灶”,道家的煉丹爐灶。
[7]仙桃正發(fā)花:指山房外桃花開放。
[8]“童顏”二句:如果飲酒真能使人容顏年輕,那一醉又何妨呢?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2],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3],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4]。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注釋】
[1]詩題一作《歸終南山》。作于開元十六年(728),時(shí)孟浩然進(jìn)京應(yīng)進(jìn)士落第。
[2]北闕:指皇帝的居所,因?qū)m殿坐北朝南,故名。也代稱皇帝。
[3]明主:指當(dāng)今皇帝。
[4]青陽:指春天。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2],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3],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chǎng)圃,把酒話桑麻[4]。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1]這是一首寫農(nóng)家閑適恬淡情景的田園詩。過:探訪。故人:老朋友。
[2]雞黍:指農(nóng)家豐盛的飯菜。
[3]合:環(huán)繞。
[4]桑麻:農(nóng)事。
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2],三徑苦無資[3]。
北土非吾愿[4],東林懷我?guī)焄5]。
黃金燃桂盡[6],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fēng)至,聞蟬但益悲。
【注釋】
[1]詩題一作《秦中感秋寄遠(yuǎn)上人》,作于開元十七年(729)秋天,表達(dá)對(duì)自我處境的失望和退隱山林之志。
[2]一丘:比喻隱者的居處,或徑用作隱逸的代稱。
[3]三徑:指隱者家園。
[4]北土非吾愿:此句是說不愿留京踏上仕途之路。
[5]東林:相傳晉著名高僧慧遠(yuǎn)初居廬山西林寺,因問道者多,刺史桓伊在山之東為他建東林寺。
[6]黃金燃桂盡:此句是說秦中處境貧困,衣食都匱乏。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2],滄江急夜流[3]。
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yáng)憶舊游[4]。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5]。
【注釋】
[1]此詩為旅途寄友之作,抒寫漂泊無依的孤獨(dú)感。
[2]暝:陰暗。
[3]滄江:暗綠色的江水。
[4]維揚(yáng):揚(yáng)州的別稱。
[5]海西頭:指揚(yáng)州。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2],惜與故人違[3]。
當(dāng)路誰相假[4],知音世所稀[5]。
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6]。
【注釋】
[1]此詩作于開元十七年(729),孟浩然欲隱居,告別好友王維。
[2]尋芳草:隱居山林之意。
[3]違:分離。
[4]當(dāng)路:當(dāng)權(quán)者。假:相助之意。
[5]知音:指知心朋友。
[6]還掩故園扉:指閉門不仕。扉,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2],北風(fēng)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3],遙隔楚云端[4]。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5],平海夕漫漫。
【注釋】
[1]此詩寫作者思鄉(xiāng)情切,又無可奈何之意。
[2]木落:樹葉飄落。
[3]襄水:漢水流經(jīng)襄陽,稱“襄水”。
[4]楚云:襄陽古屬楚國。遙望家鄉(xiāng),被云阻隔,故稱“楚云”。
[5]津:渡口。
上一篇:王昌齡精選古詩賞析
下一篇:王維精選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