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枺嗌姜?dú)歸遠(yuǎn)。
劉長卿(?-789),字文房,宣州(今屬安徽)人,一說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寶后期進(jìn)士。為人很自負(fù),寫詩不署姓氏,只留“長卿”二字,自以為天下無人不知。靈澈:中唐著名詩僧。上人:唐人對僧人的尊稱。杳杳:這里是悠遠(yuǎn)的意思。
入選理由:
寫景鮮明,全是虛擬想象的送別詩。
詩詞賞析 唐代詩人很喜歡與僧人、道士交往。其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道院僧房都在清泉白云山水之處,都在清幽之處。詩人愛山水自然,追求心境寧靜。二是能詩能文的僧道很多,可以尋求知音同道。加上佛理闡揚(yáng)、宗教關(guān)心,對生命、人生、前程、價值、自然、宇宙等玄理的探索,是敏感的詩人最感興趣的。于是便多有了群分類聚的交往。
這首詩是詩人送靈澈回寺,想象他所居住的環(huán)境和融入自然的超凡生活的情狀。竹樹青翠,寺廟空寂的鐘聲傳揚(yáng)悠遠(yuǎn),令人神往。靈澈在山水自然中自由往來,沐浴在朝暉夕陽之中,盡情地享受上蒼的恩賜。當(dāng)然,想象如此之美,是寄托了詩人的理想的,可以以此看出他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不僅這一首,劉長卿還寫了很多到寺廟道觀游歷的作品,表達(dá)的思想都與本篇相同,還留下了不少名句。“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等等。
上一篇:《王 維·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李 白·送友人》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