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僧志南,南宋時能詩的和尚,生平事跡不詳,其時代大概與朱熹相近,或略早。古木:大樹。短篷:小船。杖藜:藜莖手杖。
入選理由:
“沾衣”兩句描寫細膩,是寫春風春雨的經典名句。
詩詞賞析 短小的一首絕句,就將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感受寫得如此清麗,如此深透,恐怕在寫杏花春雨的詩歌中,這一首要算壓卷之作了。
作者是一個僧人,對世界人生的看法很獨特,他寫詩時年齡已經很大了,但詩歌的張力所溢出的卻是對生命體驗的無限喜悅,那是春天帶來的。大概正因為作者已衰老,或者還正受著疾病的困擾,在這樣的狀況下最怕寒冷的冬季,稍不注意就可能是生命的終結;相反,春天一來,萬物復蘇,老病之人也重獲生機。出去走走,感受到的最明顯的外物就是春風春雨。春雨如酥,細如牛毛,即使飄落在衣襟上也不會濕,詩歌的“沾”字用得多么溫柔,表現了春雨的靈性。春風拂面,就像輕柔的手撫摸一樣,柳枝變綠,杏花過眼,更感覺春風的溫和。四季輪回,上天的恩賜,生命的進程又將前行。
“沾衣”兩句從朱熹開始賞愛,到朱自清的《春》的引用,已有近千年的傳播歷程,大概還將會傳播賞愛到永遠。
上一篇:《杜 甫·絕句》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杜 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