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屬浙江)人。貞元十二年(796)進士。詩歌創作自成風格,后人褒貶不一。游子:遠行在外的人,這里主要指為功名仕宦在外的人。寸草:小草。三春暉:春天的陽光。
入選理由:
寫母子親情細膩感人;“誰言”兩句膾炙人口。
詩詞賞析 詩題之下原有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可見是感發而作。作者人生比較坎坷,近五十歲才終于考中進士,高興得幾乎發狂,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的詩句。但是,中進士并沒有給他帶來官運亨通,而是沉淪在溧陽(今江蘇境內)做尉,相當于副縣級。他不滿,就不處理事務,常在工作時出行垂釣,縣長因他名聲大還不能扣其俸祿。作者是個極具孝心的人,副縣級總還算國家官員,也可光宗耀祖一番,因此把母親接來享享福自在情理之中。可是副縣級的俸祿畢竟有限,要想完全完美地報答慈母還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著這些,尤其是想到母親撫養自己的辛勞往事,不禁慚愧之至,詩情涌動,寫成此篇。
詩共六句,是一首古體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以點帶面,只寫母親為自己縫衣的細節,而概括對自己的全部關愛。以具體的縫衣來表達抽象的關愛,用形象說話,用質樸家常動人,是創作成功之處。二是末兩句以議論作比喻很有特點,議論正大,比喻高明。避免了議論的空洞,形象感很強,又含有可普遍應用于人類的道理,涉及天下一切為人子女的人。小草難以報答春天陽光給它的養育之恩,為人子女的能完全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嗎?兩句用問句效果更好,正好讓天下為人子女者拷問心靈,凈化情感。
上一篇:《葉紹翁·游園不值》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陸 游·游山西村》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