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幹《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和薌林居士中秋
閏余有何好,一歲兩中秋。滕王高閣曾醉,月涌大江流。今夜釣龍臺上,還似當時逢閏,佳句記英游。看山兼看月,登閣復登樓。別離久,今古恨,大刀頭。老來長是清夢,宛在舊神州。遐想薌林風味,甕里自傾春色,不用貰貂裘。笑我成何事,搔首謾私憂。
【編年】
向子諲,字伯恭,自號薌林居士。張元幹乃其甥。據向子諲原詞,本詞為紹興十八年(1148)在福州作。
【附錄】
向子諲《水調歌頭·大觀庚寅八月秋,薌林老、顧子美、汪彥章、蒲庭鑒,時在諸公幕府間。從游者,洪駒父、徐師川、蘇伯固父子、李商老兄弟。是日登臨,賦詠樂甚。俯仰三十九年,所存者,余與彥章耳。紹興戊辰再閏,感時撫事,為之太息。用取舊詩中師川一二語,作是詞》:閏余有何好,一歲兩中秋。補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風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蘇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嶺,得月上東樓。四十載,兩人在,總白頭。誰知滄海成陸,萍跡落南州。忍問神京何在,幸有薌林秋露,芳氣襲衣裘。斷送余生事,惟酒可忘憂。
上一篇:張元幹《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張元幹《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