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浣溪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湓浦從君已十年。京江仍許借歸船。相逢此地有因緣。十萬貔貅環武帳,三千珠翠入歌筵。功成去作地行仙。
【編年】
宛敏灝《張孝祥詞箋校》卷四:“這首詞孝祥作于重修多景樓落成宴席上。時方滋知鎮江,即將離任。孝宗隆興二年(1164),方滋(務德)在鎮江府任;王佐(宣子)代之。重修甘露寺多景樓落成,群賢畢集。‘陸務觀賦《水調》歌之,張安國書而刻之崖石。’(《題陸務觀多景樓長短句》,見《文集》卷二十八)到寧宗慶元五年(1199),陸游在《跋張安國家問》里還提及此會說:‘某自浮玉別紫微,三十六年之間,摧頹抵此……慨然不知衰涕之集也。’(《渭南集》)這首詞似即作于此盛會上。時孝祥自建康被劾落職,故有‘許借歸船’語;結句則指方滋亦在離任。宋周密《癸辛雜識》曾記此會,略謂:張于湖知京口,王宣子代之。多景樓成,于湖書扁,即公庫潤筆銀,但需紅羅百匹,大宴合樂,賦詞命唱甚歡。按孝祥無知京口事,系方滋之誤(曾見地方志亦誤采此條),所記以紅羅百匹犒妓豪舉,可與‘三千珠翠入歌筵’對照。歌詞除陸游《水調》外,所謂賦詞命妓合唱,殆即指此勸酒詞也。”
【附錄】
辛更儒《宛敏灝〈張孝祥詞箋校〉辨正》:“方滋修多景樓在隆興二年秋。這有陸游《水調歌頭·多景樓》的‘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為證(其時陸放翁正在通判鎮江府任內),而張孝祥置建康任在此年十月,十一月才與呂擢交割郡事。在此之前,他何由而至京口,參與多景樓落成典禮?況且,身為朝廷大吏的張孝祥,在免去江東安撫使時,焉能沒有交通工具而向他人借船!這都是極不合情理的事。這首詞應當是乾道五年東歸時作于某地者。據上片詞意,張孝祥蓋曾與某君在紹興三十年會于江州(張孝祥是年有江州之行,此不詳考。湓浦在江州德化縣西)。后來又曾在京口商借歸船,十年后會于某地,有此經歷,故稱之為‘因緣’。而在紹興三十年前,張孝祥未曾至江州,而方滋也不曾有居官江州的經歷,可知詞中的‘君’斷非指方滋而言。”
上一篇:張孝祥《眼兒媚》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張镃《昭君怨·園池夜泛》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