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疆埸。
【編年】
淳熙十五(1188)作。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登之可以極目遠望。《一統志·江蘇省鎮江府》:“多景樓在丹徒縣北固山甘露寺內,宋郡守陳天麟建。唐時臨江亭故址。”夏承燾《龍川詞校箋》上卷:“《宋史》本傳:‘高宗崩,金遣使來吊,簡慢。亮感孝宗之知,至金陵視形勢,復上疏曰’云云。大略欲激孝宗恢復。而是時孝宗將內禪,不報。由此在廷交怒,以為狂怪。其事在淳熙十五年戊申,詞當是時作。《文集》(一)《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云:‘臣嘗疑書冊不足憑,故嘗到京口、建業,登高四望,深識天地設險之意,而古今之論為未盡也。京口連岡三面,而大江橫陳,江旁極目千里,其勢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昔人以為京口酒可飲、兵可用,而北府之兵為天下雄,蓋其地勢當然而人善用之耳。臣雖不到采石,其地與京口股肱建業,必有據險臨前之勢,而非止于靳靳自守者也。天豈使南方限于一江之表而不使與中國而為一哉! ’此即本詞上片之意。上書又曰:‘晉之永嘉以迄于隋之開皇,其在南,蓋亦甚有數,而南北通和之時則絕無而僅有。未聞有如今日之岌岌然以北方為可畏,以南方為可憂,一日不和,則君臣上下朝不能以謀夕也。罪在于書生之不識形勢,并與夫順逆曲直而忘之耳。’此復下片詞旨。又淳熙五年《上孝宗皇帝第三書》有云:‘二圣北狩之痛,蓋國家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五十年之余,雖天下之氣銷鑠頹惰,不復知讎恥之當念,正在主上與一二大臣,振作其氣,以泄其憤,使人人如報私讎,此《春秋》書衛人殺州吁之意也。如只與一二大臣為密,是以天下之公憤而私自為計,恐不足以感動天人之心,恢復之事亦茫然未知攸濟耳。’(《文集》一)此亦與本詞‘門戶私計’語相發。同甫自贊其長短句‘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即指此等。”
【匯評】
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三:同甫自謂“人中之龍,文中之虎”,此其一鱗一爪耳。
沈雄《古今詞話.詞辨》下卷:換頭亦有語意參差者,辛幼安云:“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陳同甫云:“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第二作四字句,第三作五字句,過變直捷,亦一法也。
馮煦《蒿庵論詞》:龍川痛心北虜,亦屢見于辭,……《念奴嬌》云:“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忠憤之氣,隨筆涌出,并足喚醒當時聾聵,正不必論詞之工拙也。
張祥齡《詞論》:龍川《水調歌頭》云:“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今應有一個半個恥和戎。”《念奴嬌》云:“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世謂此等為洗金釵鈿盒之塵,不知洗之者在氣骨,非在選字。周、姜綺語,不患大家。若以叫囂粗觕為正雅,則未之聞。
上一篇:陳亮《一叢花》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陳亮《念奴嬌·至金陵》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