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豪》
【本書體例】
劉紹棠著,陳杰改編。12回,6萬字。原載《新村》1982年第4、5、6期,后收入廣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4月1版“武林中篇小說選粹”《拳魂》。
北運河畔,春暖花開。這日正逢桃花渡碼頭蟠桃宮廟會,故此萬頭攢動,熙來攘往。人群中,打場子賣藝的桑鐵甕、桑木扁擔父子最為賣力,故贏得一陣陣喝彩。桑氏父子武藝驚人,為人耿直憨厚,卻不得不靠賣藝為生,浪跡江湖。
卻說二人正練到好處,從河面花船上傳來一聲甜脆的彩聲,令桑木扁擔心不守舍。后經父親逼問,他才道出那煙花女子系在自己落難之際曾有一飯之恩的良家少女,后賣身葬母,才輾轉淪落風塵。桑氏父子決心攢錢搭救這位可憐的月圓姑娘,知恩報恩。
二人正要去賣藝賺錢,卻見從花船上又跳下一個小姑娘,上前雙膝跪倒,哀求救命。原來她也是被賣的孤兒,叫陶紅杏。無奈桑氏父子無錢,正在彷徨無計之時,卻見走過一清秀書生,慷慨解囊,請桑氏代為贖身。
經過一番周折,紅杏得救加入了桑家班賣藝,并拜桑鐵甕為父。
運河上有一蓮房村,村里白秀才家道也還富庶,膝下無子。女兒嫁給了鄰村窮學生葉雨。同門同宗的白六娘子及其兒子白蒼狗子為奪其財,先進讒言,后造假遺囑,終于謀奪了白秀才的遺產。白蒼狗子卻無惡不作,先賣掉不稱心的妻子,后又將霸占一年的月圓姑娘賣至花船上。桑木扁擔為救月圓,喬裝綁架了白蒼狗子,并用白蒼狗子的贖身錢將月圓救出虎口。不久,桑木扁擔與月圓拜堂成親。紅杏也逐漸成長起來。
幾年后,桑家班稍有起色。一天大雨,其船受阻。閃電之下,桑鐵甕與紅杏見一人踉蹌而來,便呼之上船暫避,見來人正是紅杏的救命恩人葉雨。原來葉雨在北京讀大學沒畢業便參加了察綏抗日同盟軍,后又帶領一隊兄弟,在京東一帶打游擊,現正被敵人懸賞緝拿,且后有追兵,轉瞬即至。
果然,不久,兩個追蹤的便衣特務在河防局偽警的帶領下,追至這里,意欲抓人,卻被紅杏飛刀取命,命喪當場。紅杏有志跟隨葉雨,舉旗抗日,卻被葉雨勸住,留下來為游擊隊提供落腳之地。
葉雨走后,紅杏得便赴蓮房村看望葉雨妻子白云錦,得知云錦已貧病而死,遺子小雨點兒倍受白蒼狗子折磨,此時白蒼狗子已花錢買得蓮房村會董一職,魚肉鄉里,尤過此前。于是紅杏痛打白蒼狗子,并把小雨點兒救走。白蒼狗子醒來,引偽警來緝捕,卻被紅杏等火燒警察分駐所,殺死白蒼狗子與白六娘子,又火燒了運河上的所有花船,在運河灘上拉起一哨人馬,打富濟貧,抗日救國去了。不久,紅杏等又與葉雨的隊伍會合,共舉抗日大旗。
這是一部典型的劉紹棠式運河鄉土文學作品,寫的是運河岸邊草莽英豪鋤強扶弱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桑鐵甕、桑木扁擔父子僅僅是兩位打把式賣藝的江湖藝人,靠真本事流汗水過日子,然而卻也朝不保夕,落拓時,不免受恩于黃瘦民女。但是他們卻知恩必報,不惜出生入死。對于他們認為的好人,他們甚至敢于拚上性命加以救護,見義勇為,肝膽照人。因此當素不相識的陶紅杏哀求救命時,他們拿起葉雨慨送的贖身銀兩,徑去找無賴花船老板馬三眼,仗義救人。當葉雨作為抗日義士為反動派大肆追捕之際,他們又都挺身而出,慨然相幫,敢作敢為,毫不退縮。在他們的心目中,有一把樸素的區別良善與邪惡的價值尺度,有一種起碼的作為人的正義感,說穿了,也就是他們具有見義勇為的古道俠腸。雖然他們對高遠的政治追求似乎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理解,雖然在他們的性格中和思想上還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局限,但那最基本的對惡的本能憎惡和對善的自然向往與操守,卻使他們獲得了起碼的走向正確的人生旅途的前提條件。
小說的后半部把主要筆力放在桑家班后起之秀陶紅杏的描寫之上。作為率領群眾吃大戶因而被殺的農民自發反抗的領導人的女兒,同時也是作為苦大仇深的下層出身的少女,陶紅杏身上,有著一種天然的反抗意識與徹底的戰斗精神。由于她從小便接受了一些激進思想的影響,因而較之桑氏父子,她卻在樸素的正義感之上,具備更遠大的目光、更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她不甘心于一己的一時一地的生活的轉機,相反,卻把追求放在某種政治目標之上,因而既在性格中顯示出非凡的果決與潑辣、沉著機智,又在思想上顯示出一定的深度,讓人從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小說就是通過這些草莽英豪的生活經歷與性格的描寫,勾勒了運河兩岸人民不斷成長,不斷成熟的軌跡,揭示了他們的命運,展示了他們的追求,使人們沉浸在他們那些富有故事性的生活里,隨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且喜且憂。
之所以說這是一部典型的劉紹棠式運河鄉土文學作品,不僅是因為這里寫到了運河,寫到了運河的風、運河的水,運河的風土人情,而且,最關鍵的還是由于小說通篇洋溢著一種浪漫樂觀的生活情調與藝術風格。對嚴酷生活的浪漫化,在這里似乎不該被認為是對生活理解的簡單與膚淺,相反,這恰恰是作者在壓抑中對生活的前景與未來強化信念的產物,是作者藝術選擇與美學原則嚴格界定的產物。對生活的善良的祈愿不允許作家殘忍地摹寫血淋淋的生活中的丑惡。這既是作家在美學意義上的操守,同時又是他在小說藝術創作中的基本特色。
上一篇:《草頭王》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草莽龍蛇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