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云龍劍》
【本書體例】
曹正著。2萬7千字。載《通俗文學》1985年第6期。
同治三年,太平軍天京失陷。六月底一天的午夜時分,浙江處州徐子維家中來了一個陌生男子,帶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來人自稱是徐子維胞弟、太平天國相王徐子安的部下,名叫杜永康。男孩乃徐子安之子小波。此次專為護送小波返鄉,并向太平軍浙西戰將傳達幼天王詔書而來。
徐子維忙問詔書在哪里,杜永康卻取出一布包說:“相王吩咐,只需把這個交你,自然知道。”徐子維一看,是傳家之寶“云龍劍”,但卻有鞘無劍。杜永康說,劍在陳功衛手中。因陳中途變節,欲投清妖,二人爭斗,陳奪劍而逃。杜永康連夜進山,投奔程力豐。他去后不久,天剛亮,清兵破門而入,將小波抓走。
杜永康到得山中,口傳將命,讓程力豐率部向湖州轉移,但卻無片紙只字為憑,也不見詔書,又聽說小波被捕,程力豐頓時生疑。據徐子維說,劍鋒入鞘,劍柄可以打開,詔書定在劍柄之內。事到如今,只有找到云龍劍方可釋疑。
富春清江浦的破落弟子姜欣煥,發現堂兄姜望曾家中來了個外鄉人和一個孩子,知是官府揖拿的“長毛”陳功衛和“長毛”之子。與“上差”林正平星夜往衙門報功請賞。中途被林正平殺死。
陳功衛連夜與使女云芳攜公子投親避禍,被追上來的人打散。云芳與公子被抓,從水路押走,云龍劍失落。陳功衛只得往處州投奔徐子維,請程力豐搭救。徐子維因真假莫辯,故做不知。是夜,陳功衛被劫持進山。
正在陳功衛、杜永康唇槍舌劍相互指責對方是叛賊,相持不下時,忽報扮做“上差”的林正平歸來,并帶來了云芳和公子。
杜永康賣身投靠清妖的畫皮被識破,真相大白。劍與鞘相合,取出詔書。官府引蛇出洞一舉全殲的陰謀破產。為了保存實力,太平軍余部向兩廣地區進發。
本篇沒有激動人心、緊張激烈的拳腳武打、刀劍拼殺。圍繞“云龍劍”的蹤跡,以忠、義、勇構成了“俠”字的核心,塑造了以陳功衛、姜望曾為主的一組太平天國義軍的人物群象,情節曲折動人。
為了強調作品的動作性,作者舍棄了對人物容貌特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然而,每一個人物又都栩栩如生地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是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人物行為動作的敘述,從而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以故事中人物的人格力量征服讀者的。給讀者留上深刻印象的不是人物的外部形態,而是其精神特質。
陳功衛臨危受命,于大隊人馬敗退時,接受了相王托孤送予、千里下詔的囑托。杜永康松林變節,欲投清妖,陳功衛沉著應付,一方面請杜永康自便;另一方面,攔阻對方,不準騎馬。杜永康奪路而去,引清兵追趕,跟蹤馬蹄印追了一天,到頭來只找到早被主人扔掉了的從騎。這一連串動作,透出陳功衛的忠勇和機智。由于相王之子小波重病,陳功衛只得到學醫時的老師姜望曾家暫住,為小波冶病。他怕連累老師,先是躲在使女云芳的下房。覺察被外人發現后,為保護小波,又與云芳星夜轉移。雖然自己武功不精,仍拼力與追兵搏斗,以掩護云芳、小波脫險。陳功衛對上級、對恩師、對戰友的義氣,在這一護送小波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就是在小波、云芳被人劫走之后,他仍然只身投奔程力豐,求援解救。那失敗之后不屈不撓的受人之托,終人之事的精神正是千百年來無數次農民革命戰爭中放射出的特有的光芒。陳功衛為找到程力豐,必須有徐子維引見,但又恐中敵埋伏,他請一個孩子傳消息,把徐子維約到集鎮茶樓,使敵人誘捕計劃破產。他的機智和謀略勝過敵營師爺幾籌。在山中與杜永康對質時,他既無云龍劍為憑,也無小波在身邊作證,形勢對他極為不利,杜永康步步進逼,幾乎指斥他為奸細無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惦記太平軍的安危,提醒程力豐,切不可輕易聽信讒言,調動軍隊,這是關系三千名天國士兵性命的大事。顧大局,忘自身的舍己精神,對事業的忠貞不貳使得陳功衛的精神升華了。他的行動中所反映出的人格力量超越了外形的英俊雄壯,使讀者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和感染。
姜望曾和云芳,年齡與經歷迥然,但是在對待義軍后代的問題上的表現卻完全一致。云芳先是將小波藏在自己房中調養。聽說暴露后,主動獻策,往自己親戚家轉移。路遇追兵,她高聲喊叫給陳功衛報警,掩護他逃走。姜望曾為徒弟陳功衛沒將小波的事告訴他感到對自己不信任,有些負氣。當二流子姜欣煥百般糾纏打探虛實時,姜望曾嚴厲斥責他的無恥行徑。姜望曾、云芳的見義勇為、臨危不懼的品質,通過他們的行動鮮明的凸現出來。
林正平的機智靈活,隨機應變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姜欣煥認出他是太平軍小頭領,他非但不慌,反而將計就計,亮出緝牌,利用姜欣煥公開露面探聽陳功衛的下落。事成之后,他又巧妙地將姜殺死,除掉后患。為自己從從容容地完成任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此外,如徐子維、徐世杰、程力豐等,每人都有各自獨特的行為軌跡。作者對這些人物的外部形態容貌特征都沒有描寫,可是每個人物在讀者心中形成的印象卻是深刻而不容混淆的。就連對反面人物的描寫,無論杜永康還是姜欣煥,作者也沒有說他們長得律頭鼠目,尖嘴猴腮,可是通過他們的行為,同樣生動地勾劃出了他們的嘴臉。
在這點上,表現了作者對讀者的充分的尊重。他把人物容貌等外部形態的描寫交給了讀者。讓讀者根據人物的行動,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去補充人物的外形。由于讀者勾劃的外形在他們各自的心目中因人而異,所以閱讀之后,在讀者印象中都能達到形神兼備的審美效果。這也是很多武俠小說動作性強,可讀性強,情節性強的成功之處。
在小說的結構上,作者打破了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的傳統方法,而注意了選取最緊張、最關鍵的事件為切入點,一下子吸引住讀者,然后再一一交待。作者沒有從天京失陷,徐世杰托孤說起,而是從杜永康夜訪徐子維開頭。這樣,一開始就把故事矛盾的關鍵“云龍劍”和小波的安全交待給讀者,增強了故事的緊迫感。同時這種結構方式,也縮短了故事的時間跨度,符合作品快節奏的總體風格。
上一篇:《天龍甲》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太極楊舍命偷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