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噬臍
【出典】 《左傳·莊公六年》:“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后君噬齊,其及圖之乎?”晉·杜預注:“若嚙腹齊,喻不可及。”
【釋義】 齊同臍,用口嚙腹臍,比喻事之不可及。后世用為成語,言后悔不及。
【例句】 昔九齡疏諫,祿山必叛;更生累奏,王氏為危。變起范陽,禍成新室,說著當年人噬臍。(國學生《沁園春·挽徐元杰》2860)這是以王莽之禍,安史之亂為喻,說因當年不聽諫諍,致成禍亂,已后悔不及了。
詩詞典故·噬臍
【出典】 《左傳·莊公六年》:“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后君噬齊,其及圖之乎?”晉·杜預注:“若嚙腹齊,喻不可及。”
【釋義】 齊同臍,用口嚙腹臍,比喻事之不可及。后世用為成語,言后悔不及。
【例句】 昔九齡疏諫,祿山必叛;更生累奏,王氏為危。變起范陽,禍成新室,說著當年人噬臍。(國學生《沁園春·挽徐元杰》2860)這是以王莽之禍,安史之亂為喻,說因當年不聽諫諍,致成禍亂,已后悔不及了。
上一篇:典故《史君有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士元驥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