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龍蛇斗》
【本書體例】
陳志斌、楊長江著。4萬字。載《晉陽文藝》1989年2期。
陰險狡詐的“滾水蟲”恰巧遇上了橫行霸道的馬旅長,兩人在大明湖畔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較量。
“滾水蟲”真名阮魯,是大明湖一漁霸,吆三喝四,收捐拉稅,好不厲害。“滾水蟲”用計謀把對手單家弄得大傷元氣,將單家的“四喜堂”也據(jù)為己有,其子阮龍將“四喜堂”改名為“紫氣閣”,閣內(nèi)備有中外各種賭具,父子二人從此賭業(yè)盛旺,大發(fā)橫財。
韓復(fù)榘出任山東省主席后,帶來了他的手槍旅,手槍旅旅長馬世魁一臉橫肉,雙目如鈴,此人又系土匪出身,吃喝嫖賭無所不通。一進(jìn)濟(jì)南,便帶貼身馬弁來到聞名濟(jì)南的賭館“紫氣閣”。
“滾水蟲”見馬旅長前來設(shè)賭,親自奉陪,幾個回合,馬旅長敗下陣來,原來“滾水蟲”早在賭具上做了手腳,馬旅長一見自己輸?shù)镁?,不由得土匪脾氣發(fā)作,拔出手槍要行兇,“滾水蟲”好漢不吃眼前虧,只好將馬旅長的賭資如數(shù)歸還,一場惡戰(zhàn)雖免,雙方從此結(jié)仇。
卻說濟(jì)南地面有一混子外號“手外手”,三教九流無所不干,馬旅長生病后,他竟陰差陽錯地為馬旅長治了病,從此成為馬的走狗。他為馬旅長出主意,編造神魚顯靈的傳聞,馬家大院從此名聲大振,香客不斷,收入日增。
阮魯見“神魚”毀了自家的香火,心生一計,毒死了“神魚”。馬旅長知情后大怒,一把火燒了紫氣閣,并將阮魯之女劫持而來。阮家從此元氣大傷。
阮魯畢竟是江湖老手。后來日本人入侵,馬旅長投奔日本人,因有一批日本軍火急于運送,為保證安全,只好又請來阮氏父子,阮氏父子將計就計,讓軍火船翻大明湖,馬旅長尸浮湖中,了卻心中恨。
不少武俠小說都是講述一個情節(jié)曲折的懲惡揚善的故事,宣揚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小說中的武藝高強(qiáng),又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武林好漢形象,深得讀者的尊敬與喜愛。
《大明湖畔龍蛇斗》則講述了一個狗咬狗的故事。武林中不乏好漢,也充斥著敗類,前者或劫富濟(jì)貧,或舍身為民,讓人肅然起敬。后者則憑借武藝,無惡不作,乃至欠下累累血債,為世人唾罵。武林中不僅有前者與后者的較量,也有敗類之間的互相火并,這篇小說即屬此類。
“滾水蟲”阮魯雖自稱水滸好漢之后,但橫行大明湖,惡霸一方,手下又有一幫為其賣命的走卒,濟(jì)南城里,人人談阮色變。偏偏這樣一個地頭蛇遇到了土匪出身、又是當(dāng)時炙手可熱的手槍旅旅長馬世魁,此人也是一身惡習(xí),吃喝嫖賭樣樣通,且有權(quán)有勢,自然也不會將地頭蛇阮魯放在眼中。幾個回合,雙方有勝亦有負(fù)。賭場上懾于槍彈,阮魯只好忍氣吞聲,但“滾水蟲”也不是隨便可對付的尋常之輩,心生一計,便使馬家大院斷了香火。馬旅長自然不肯服輸,一把火燒了紫氣閣。到最后,老奸巨猾的“滾水蟲”到底是比馬旅長更勝一籌,讓馬旅長葬身大明湖,出了心中惡氣。
這篇小說沒有過多的拳腳功夫的表現(xiàn)與渲染,更多的是雙方智慧的較量,“滾水蟲”與馬旅長,一是地頭蛇,一是權(quán)勢人物,一明一暗,雙方相斗三個回合,故事情節(jié)曲折緊張,起伏變化,緊扣讀者心弦。武林中的風(fēng)云變幻,此起彼伏,直讓人驚心動魄。
“滾水蟲”與馬旅長性格迥異,前者是混跡江湖的流氓地痞,后者則是土匪出身的丘八,雖然前者也是一身功夫,手下走卒眾多,但到底抗不過實槍實彈的手槍旅旅長,只能改用計謀,以柔克剛,遍布圈套,廣設(shè)陷井。后者則有背景與后臺,明火執(zhí)仗,以剛斷柔。剛?cè)嵯嗫?,互不相讓,雖不是表面上拼殺得血肉橫飛,暗中較勁卻也是難解難分。
“手外手”也是一個極有個性特點的人物。在江湖上,他只是一名混子,武藝比不過別人,又無可依仗,只有巧舌如簧,倒也僥幸四處逢生。他善于察顏觀色,投其所好,反應(yīng)又極靈敏,四處投機(jī)鉆營,茍且偷生,風(fēng)聲稍一不對,便溜之大吉,活象一只江湖上的耗子。
這篇小說雖然沒有江湖好漢形象,但黑社會的火并自有發(fā)人深思之處,江湖上的種種兇險不測,軍閥混戰(zhàn)時期的社會混亂圖景,從這篇小說中生動真實地反映出來。
上一篇:《大明海公五虎劍俠圖》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大盜“燕子”李三傳奇》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