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散文作品·《師說》解》簡析
廖沫沙著。發表于1959年1月20日《人民日報》,收于《分陰集》。這篇雜文首先肯定韓愈《師說》中“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不恥相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并認為《禮記》所說的“教然后知困”、“教學相長”等也含有辯證法的“顛撲不破”的真理。同時指出,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韓愈的觀點“并不通行”,而“師道尊嚴”的觀點相沿成習至今。今天的新型師生關系,一方面要繼承韓愈等人的正確觀點,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師亦無常道”。當老師的既要堅持真理,又要修正錯誤,“與學生們一道來為科學而奮斗”;當學生的不應看到老師的某一方面的短處時,就全盤否定,仍然需要“虛心地向一切有所知、有所長的人學習”。作者全面而透辟地論述了社會主義時代的新型師生關系,對于正確引導當時正在進行的學術思想和教學改革運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文章借古論今,有為而發,切中時弊,議論精當,語言練達。
上一篇:《當代散文作品·“言論老生”》簡析
下一篇:《散文·魏晉南北朝·三都賦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