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小史》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十六回。成書于清嘉慶丁丑年前。有光緒丙子 (1876) 六經(jīng)堂重鐫袖珍本。題 “上谷蓉江氏著”。
故事發(fā)生在廣東惠州博羅縣的西湖邊。正文前的“首卷”詳細(xì)介紹了惠州西湖的勝景,接著展開了一個背景頗為廣闊的“前朝”故事。時朝廷奸佞專權(quán),忠良被害。副都御史黃建勛被罷職,退隱惠州西湖。中秋,見明月墜于室中,夫人生女,名秋娥,美而慧。友人侯樹屏來訪,雪中同游湖,遇十歲孩童陳秋楂,絕敏慧,善吹笛,惹人喜愛。侯樹屏回去時,途中遇虎,為勇士黃華徒手搏虎而救,結(jié)識黃華之弟黃元清,乃仙風(fēng)道骨之道家人,甚洽,結(jié)為兄弟。元清用紙剪一白鶴,翩然起飛,侯乘坐至京師赴考,訪舊友吏部尚書王贐臣。侯考中進(jìn)士,入翰林,上書彈劾奸佞李樹,由此獲罪,被貶山東滋陽為縣丞。途中李樹又派人追殺,侯用黃元清所贈之紅沙防身,得脫,不去滋陽,入山修道,留下妻子及夢日而生的兒子侯春旭。李樹因殺侯未遂,遷怒于侯的友人王贐臣,欲加害于王。王罷職退隱,亦至惠州西湖。王有女,名春紅,亦美而慧。以上主要是老一代人的遭遇,反映朝廷中奸佞得勢。
老一代正直之臣或退隱,詩酒盤桓于西湖;或入道,都無力于與奸佞抗?fàn)帯W髌分攸c寫第二代的成長。侯春旭府學(xué)第一,卻科舉落第; 而文字不通、丑陋陰險的兵部尚書之子吳用修中舉。侯于歸途中又遇盜,大雨,困窘中投宿陳秋楂家,兩人結(jié)為知已。一日同游永福寺,遇雨宿寺中,夜見隔墻黃建勛院中彈琴之黃秋娥,心愛慕之。次日吳用修持黃秋娥擇偶求和之詩,求侯代作。侯不知內(nèi)情,為之代作。吳得詩求婚于黃家,黃家疑有假,一時未允。同時,陳秋楂又與王春紅邂逅相遇,兩人一見傾心,王春紅遺扇而去,陳秋楂拾歸。侯春旭因病回潮州省親; 黃建勛探友亦去潮州,兩人同在靈光寺相遇。黃建勛托媒欲招侯春旭為婿。侯因傾心于黃秋娥,卻又不知黃女即秋娥,拒婚,遂失之交臂。黃建勛回搏羅,只得招吳用修為婿,時陳秋楂被黃家聘為塾師,課黃子讀書,戳穿了吳用修所持之求婚詩實為侯春旭所作,吳的騙局失敗。時侯春旭省親已歸,黃建勛見侯即靈光寺所遇拒婚之少年,侯亦知黃女即秋娥,誤會消除,敘故舊世交,兩家兼喜。黃、王兩家亦世交,又同住西湖,秋娥與春紅為閨中女友。春紅去秋娥處,見在黃家課子的陳秋楂。秋楂吟詩二句,即春紅所遺扇中之詩,乃知此生即昔日拾扇之少年。王、黃兩家皆愛陳、侯二生才華,由郡守張應(yīng)元主媒,侯春旭與黃秋娥,陳秋楂與王春紅訂婚約。婚約訂成以后,陳秋楂之舅徐九思為奸臣所害,被誣入獄,秋楂赴京探舅;侯春旭將往山東尋父,兩人同行。先至侯家見侯母,告以婚事。再同至鄱陽湖,遇鯨魚,為道童白云童所救,道童告以還有禍災(zāi)。不久,果于江上遇盜。秋楂被執(zhí),春旭跳入江中,浮至金山,為僧救;秋楂為盜釋放,此盜名朱桂,本乃秋楂之父手下之捕役。秋楂勸他棄盜一同至京謀生。
作品用側(cè)筆,寫朝廷奸佞當(dāng)?shù)溃胤焦儇澸E橫行。博羅縣富戶謝吉為人正直,好結(jié)英雄,好友楊為寶、白云等皆義而勇。縣令李汝修欲詐取謝吉錢財,縱容小偷梁五誣告謝代藏贓物,又令海盜誣謝為同黨,拘于獄中。楊為寶、 白云童用計劫持,又破了追兵。官逼民反,謝吉起義,自為義王,楊、白相輔,攻博羅,殺李汝修,再攻惠州。州太守張應(yīng)允被俘,謝等不殺忠臣,以禮相待,從其愿,張歸,作閑散人不再作官,贊揚謝吉、楊為寶等“心頗慈愛”。作品對起義的原因完全歸之于官逼民反; 對寫起義者的人品,頌以剛直正義,忠奸褒貶分明; 寫起義隊伍之聲勢,所向無敵,官兵望風(fēng)披靡。觀念同 《水滸》,而攻城的軍事描寫,似 《三國演義》。在清代一股反 《水滸》的逆流如 《蕩寇志》等出現(xiàn)時,《西湖小史》 中這一則描寫,說明作者的觀點還是相當(dāng)進(jìn)步的。
再說侯春旭在江中遇盜被救后,繼續(xù)去山東滋陽尋父,沒途所見天災(zāi)人禍,民不聊生。作者在這里畫出了一幅生民涂炭的畫面,寫 “路少行人,煙火斷絕,尸骸暴露于道旁者不計其數(shù)”。這些描寫,都說明 《西湖小史》反映的社會生活的廣闊: 上至朝廷奸佞,中及縣官貪贓不法,官逼民反,下及廣大黎民百姓之慘苦,都作了揭露,為一般才子佳人小說所不及。
春旭歷經(jīng)艱辛,去山東滋陽尋父而不得。一日白云童又來訪,告以侯父已入道,為其師叔。今送來足金百兩,囑即入京納監(jiān)取功名。春旭拜納,欲見父,囑后會有期。
其時,陳秋楂已進(jìn)京考中狀元,保釋舅父徐九思出獄,并復(fù)職。李樹為加強(qiáng)自己的勢力,欲招秋楂為婿,秋楂拒婚。李樹大怒,奏使秋楂帶兵支援朝鮮抗擊日本國白順軍之入侵。秋楂帶朱桂 (原江中盜首) 為先鋒,后又遇黃華(搏虎救侯樹屏者) 為副將,大敗日人白順,功成而歸,天子賜秋楂上方寶劍,官刑部尚書。
陳秋楂進(jìn)行援朝戰(zhàn)爭時,侯春旭已進(jìn)京,先用金納監(jiān)取得考試資格,秋闈一舉中狀元。李樹又欲招之為婿,侯春旭閉門不出。吳用修恨其與黃秋娥訂婚約,使李樹上本奏侯春旭之父因彈劾李樹而貶為山東滋陽縣丞,抗旨不到任之事,追查侯父子。時陳秋楂回國,上本彈劾李樹罪惡。李樹削職,徙于嶺南;吳用修劣跡敗露,革其舉人,其父亦降官兩級。皇上召見侯春旭,賜翰林。至此,陳秋楂外能敗敵于疆域之外; 內(nèi)能清君側(cè)重整朝綱,可謂功成名就,功勛卓著。
侯春旭的事業(yè)要小一點,主要是招降謝吉。自謝吉舉起反旗以后,官府一直毫無辦法。當(dāng)時總兵張銓陣亡,守備李封死節(jié),惠州攻破,郡守張應(yīng)允不知去向。詔命陳秋楂、侯春旭出兵征討。到杭州時,兩人同游杭州西湖,憑吊忠烈。侯春旭又與名妓林玉蘭善,約后娶之。頃接陳父信,言謝吉本是良民等情況,侯春旭主張出書招降謝,以免干戈。謝吉亦接受招安,兵至惠城,不損一兵一卒,城池百姓,安然無恙。天子封陳秋楂為內(nèi)閣大學(xué)士,侯春旭為禮部侍郎,詔命與王春紅、黃秋娥完婚。謝吉亦為戶部郎中。侯春旭在安撫、招降謝吉,百姓免遭兵災(zāi)方面,起了主導(dǎo)作用。
結(jié)局是大團(tuán)圓:黃、王兩家送親至,完婚。侯春旭之父侯樹屏亦來一見,駕云而去。侯春旭接母至,又去杭州取林玉蘭為妾。陳秋楂、侯春旭功成身退,一同上書辭官。侯春旭十余年足跡不至城市,號西湖隱士,有四子,俱顯貴; 一女配陳秋楂之子。侯春旭六十年后,棄家而去,不知所終云。作品表達(dá)了作者的人生理想:金榜題名、治國安天下的事功,儒家入世的功名利祿與功成身退,隱逸閑適,道家出世的修道成仙的兩全其美。嬌妻美妾、兒孫顯赫的富貴,與名湖佳勝、詩酒琴棋閑逸生活的兩全其美。人生理想寫得完整,社會理想不明朗,揭露批判多于正面描寫。大體第二代人解決了上一代人的問題:清君側(cè),整朝綱,除去使父輩受屈的奸佞。作品中的“盜”,多為官逼民反者,結(jié)局都回歸朝廷,立功受獎。朝廷的政治如何,蒼生的命運怎樣,不是作品解決的問題,也不是作品要表現(xiàn)的重點,重點在主人公功成身退,個人家庭的完美。在那個時代,作品在思想上沒有提出新的命題,立意還是比較平庸、一般化。但是作為才子佳人小說來看,它的突破處在于男主人公不以娶得稱心的佳婦為人生之滿足,而更立足于事功的完成和人生多方面的完美,婚姻美滿只是其中之一個方面而已。
從作品的結(jié)構(gòu)來講,比較復(fù)雜。它已經(jīng)進(jìn)入中長篇小說多線索交錯的完整而豐富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階段,擺脫了長篇小說早期的由多個小故事串聯(lián)而成的簡單結(jié)構(gòu)形式。作品寫了兩代人,前三回重點寫上一代的遭遇,后十三回寫第二代人的屹起。后十三回寫了兩組才子佳人,有一見鐘情,父母支持,男子中狀元后不負(fù)心,拒婚豪門,中間或有小人干擾但主要是社會不安推延婚期,最后是夫妻團(tuán)圓,功成身退等相同的大經(jīng)歷,而具體小說經(jīng)歷各不相同。全書以兩組才子佳人的婚姻為線索,穿插了三方面的事功。在朝廷內(nèi)除奸佞; 安邊疆立功域外; 平內(nèi)亂,安撫錄用起義首領(lǐng)。其間,四到九回主要寫婚姻。十到十六回寫功名事業(yè)及最后圓滿結(jié)局。總體上看,結(jié)構(gòu)完整,條理也是清楚的,但穿插較多,頭緒繁雜,仍有蕪雜感。
《西湖小史》共寫了四十四個人物,主要的男主人公有兩人:
侯春旭:由于父輩受害,似乎對他一生都有影響。前半生顛撲流離,父、母家人不得團(tuán)聚。家中又遭火災(zāi),途中兩次遇盜,使他雖為府學(xué)第一而不得中舉,舉人為文字不通的吳用修所奪。后雖及第,又遭陷害……他首先是一個受迫害者的形象。小說從他的所見所聞中,反映出大旱、水災(zāi)、亂民、劫掠、兵火等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也只有他,對官逼民反的起義首領(lǐng)謝吉主張安撫招安,不取干戈鎮(zhèn)壓的辦法。
其次,作者著意把他塑造為多情才子的形象。自從永福寺鐘情于黃秋娥以后,即拒絕別人的議親,雖因此而誤拒了黃父的議婚,使夢寐以求的好婚姻當(dāng)面錯過,但亦說明了他對秋娥的摯著。中狀元后,為拒權(quán)貴李樹的逼婚而受苦,保持了對黃秋娥的始終專一。作品最后寫他再娶林玉蘭為妾的情節(jié)當(dāng)是蛇足。
就侯春旭的性格基調(diào)來說,還是孤高出世的,后雖得官,旋即退隱,最后出世入道,對現(xiàn)實社會終究缺乏熱情。這個人物思想層次較深,有一定的典型性。
陳秋楂是另一個男主人公。作者將他寫成一個文武全才,他首先是事業(yè)上的完美者。中狀元后進(jìn)入朝廷,成為一個攘外、安內(nèi)、清君側(cè)除奸佞的理想人物,他大敗進(jìn)犯朝鮮之日倭白順,降而釋之; 使權(quán)傾當(dāng)朝的李樹削職嶺南,革去小人吳用修舉人的資格。在用人方面,重用“盜首”朱桂,民間勇士黃華,重才重義。他為人正直,忠于友誼,篤于愛情。侯春旭暴雨中迂鬼,于陳家得到救助; 吳用修竊取侯春旭的詩稿求婚于黃秋娥的騙局也為陳秋楂戳穿; 侯春旭在京城為吳用修、李樹陷害,也是陳秋楂從朝鮮班師回國后予以救助。秋楂對王春紅一往情深而拒絕豪門李樹的招婿。這是一個婚姻事業(yè)兩全的人物,在才子佳人小說的男主人公中有一定高度。但對他的成功過于強(qiáng)調(diào)天書天意。
書中的兩個女主人公相對來講,較缺乏鮮明的個性:
黃秋娥,從小生長在詩的天地里,父母罷官退隱,種梅詩酒為生涯。秋娥七八歲即能詩,善彈琴。因隔墻夜彈琴,為侯春旭眷戀。吳用修竊詩求婚黃父欲招為婿,秋娥因侍女窺探吳之品貌氣度,終疑而不許,這一點識見在他父親之上。最后弄明真相,黃父許婚春旭,秋娥如愿以償,畢竟未出封建禮教范疇。她是才子佳人故事中嫻靜美麗、琴棋詩畫皆佳的淑女形象。后侯春旭棄家人道,她似以子孫顯貴而為其結(jié)局,人物缺乏鮮明的個性。
王春紅,家庭及個人的生活與黃秋娥屬同一類型。但她與陳秋楂相遇,敢于遺扇而去。后陳秋楂決心訪跡尋蹤,他們終于在黃秋娥家再次相見。互相思戀,魂夢相親。她與陳秋楂的婚姻,男女雙方本人有較多的活動,人物寫得比黃秋娥活潑。
總之,《西湖小史》是內(nèi)容較豐富,情節(jié)頗曲折,結(jié)構(gòu)層次較為復(fù)雜,人物較多的一部中篇小說。在才子佳人小說中有所突破也有所不足。它是中長篇小說藝術(shù)趨向成熟過程中的一部有研究價值的作品。
《西湖小史》有兩種,另一種是杭州西湖的地方性質(zhì)的書,為山陰李鼎和仲著。兩書同名,性質(zhì)完全不同,所記地點也不同,記此以示分辨。
上一篇:《蟫史》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警世通言》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