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世說新語》
桓溫是東晉權臣,曾經說過“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那樣的“豪語”。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他率兵北征后秦姚襄。文中的金城即金陵。瑯邪原為丹陽的江乘縣,亦江防要地,東晉僑置為瑯邪郡,在金陵北,桓溫曾鎮之。《晉書·桓溫傳》卻作“溫自江陵北伐”。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的《晉書》卷,曾有辨正,以為如從江陵北伐,何必取道江南?
此文不過三十余字,卻頗為后人傳誦,《世說新語》中雋永精練者往往如此,從柳樹的壯大上,感慨歲月的遷移。歷代英雄豪杰,可以南征北戰,卻征服不了時間。桓溫這時任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年齡正在四十四歲的盛年。瑯邪郡的楊柳,本來是桓溫自己所種,距北征時也不太久,但已變原狀,說明日常一點小小的變化,確也使壯夫動真感情。
曹丕《柳賦》:“在予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圍寸而高尺,今連拱而九成。”宋吳幵《優古堂詩話》將之與桓語并提,說:“乃知睹木而興嘆,代有之矣。”下又云:“蘇颋年五歲,裴談過其父,試誦庾信《枯樹賦》,颋避‘談’字,易其韻曰:‘昔年移柳,依依漢陰。今看搖落,凄愴江潯。樹猶如此,人何以任。’文忠詩云:‘人昔共游今孰在,樹猶如此我何堪。’荊公詩:‘道人從何來,問松我東罔。舉手指屋脊,云今如許長。’劉斯立詩云:‘麥垅漫漫宿藁黃,新苗寸寸未經霜。手中馬箠余三尺,想見歸時如許長。’意皆相沿以生也。”桓溫曾任都督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但都在這次北征前。據錢氏《考異》說,《晉書》所以作“自江陵北伐”,即因庾賦用桓語而有“昔年種柳,依依漢南”句,《晉書》又因“漢南”而加“江陵”,《世說》未加“江陵”字,正是一證,但也賴飽學如錢氏,始能以微發覆,又說明學者不可不博覽細讀。
上一篇:《木偶對·〔元〕貝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某公表里·〔清〕紀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