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侯白
后魏孝文帝時,諸王及貴大臣多服石藥,皆稱石發(fā)。乃有熱者,非富貴者,亦云服石發(fā)熱,時人多嫌其詐作富貴體。有一人于市門前臥,宛轉(zhuǎn)稱熱,要人競看,同伴怪之,報曰:“我石發(fā)?!蓖槿嗽唬骸熬螘r服石,今得石發(fā)?”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發(fā)。”眾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稱患石發(fā)者。
——《啟顏錄》
笑話在中國古已有之,法國讓·安諾的《笑的歷史》第三章中,曾引林語堂的話:“中國人有一種穩(wěn)重的幽默感,這種幽默感是以他們自己的人生哲學和廣博見識為基礎(chǔ)的。他們隨時準備嘲笑那些吹牛皮的人,以使他們原形畢露?!睍羞€舉了《孟子》的“王顧左右而言他”等故事。周作人的《明清笑話四種》引言,也舉過《孟子》中的“揠苗助長”、“齊人一妻一妾”的故事,不過他以為侯白的《啟顏錄》,大概與當時的《朝野僉載》相近,不是真正的笑話集;意思是其中多有記載朝野的佚聞遺事。本篇原是從小品角度選取,說明歷來自有愛吹牛的人,也便是以冒牌來招搖撞騙的人。這類故事,恐非純粹虛構(gòu),只是經(jīng)過作者的藝術(shù)夸張。
本文中的“石藥”,指五石散,盛行于魏晉,其成分有紫石英、赤石脂等,服后能使身體發(fā)熱,需吃冷食,故也名寒食散。服這種藥的人,大都是達官名士,因而有作假表示闊氣的。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中說:“到東晉以前,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說是‘散發(fā)’,以示闊氣。”可能就是指這一故事。后魏屬于北朝,去魏晉未遠,故此風已傳流到北魏的洛陽。侯白是隋人,隋太醫(yī)博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有《寒食散發(fā)候》篇,此文寫的雖是北魏事,也見隋時還有人服用。
吹牛弄虛,也有本領(lǐng)高下之分,北魏那一位發(fā)熱的人卻很不高明,自己吃了米中之石,明知非石藥,卻偏要于鬧市擺闊,要別人看作富貴體,等到別人問他,又直說是米中石。作者之意,則借此諷刺熱衷得智昏的人。笑話和寓言中的情節(jié)、人物都是荒誕不經(jīng),也因為現(xiàn)實中不正經(jīng)的事情太多了。
《啟顏錄》各篇散見于敦煌卷子本、《太平廣記》等所引,王利器皆匯輯于《歷代笑話集》中。原書或由侯白首創(chuàng),后人續(xù)有增加。
上一篇:《香茗·〔明〕文震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鴨媒·〔清〕汪琬》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