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志在山。鍾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擗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與鼓琴也。非獨鼓琴如此,賢者亦有之。茍非其時,則賢者將奚由得遂其功哉?
——《韓詩外傳》
〔注釋〕 伯牙:戰(zhàn)國時楚人,音樂家。其事又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說苑·尊賢》、《說苑·談叢》、《淮南子·休務(wù)篇》、《風(fēng)俗通·聲音》等。 鐘子期:伯牙之友,亦楚人。 志在山:指琴聲起伏高昂像高山一樣。 擗琴絕弦:摔破琴體,扯斷琴弦。 無足與:無人能理解。與:理解。 非獨:不僅。 茍非其時:如果生不逢時。 奚由:何從。遂其功:成其事業(yè)。
身處茫茫人海之中,而常有寂寞孤獨之感。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注定要在孤單寂寞中度過。這是因為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目。陌生則猜忌防范,熟悉則競爭妒忌。真正的友誼超越世俗,直達內(nèi)心,引發(fā)精神的契合。所謂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正因為世上知音難覓,故古人有白首如新,傾蓋如故之嘆。此則小文寫俞伯牙鼓琴,而鐘子期解其高山流水之志。二人借助琴聲而達到思想境界的溝通,這份默契源自因音樂而產(chǎn)生的心靈與精神的澄明與敞開,是一種徹底的共鳴。鐘子期死,無人知伯牙之志。故伯牙毀琴,以示惺惺相惜之意。惠子死,莊子哀之。亦此類也。非獨交友之道如此,賢者之用世亦如此,所謂可遇而不可求也!賢者如可遇明君逢盛世,即可建功立業(yè),有所作為。若不能,則宜斂其鋒芒,明哲保身,緘口不言,終老林泉。《韓詩外傳》采此故事,其用意實際是要表現(xiàn)自己懷才不遇的委屈,末二句始見真面目。
上一篇:《東方智士說·〔南宋〕朱敦儒》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傍花村尋梅記·〔清〕孔尚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