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吳客作吳歌二首(選一)·黎簡
吳女吳聲作短謳:水風荷葉送歸舟,
一時悵望無尋處,月照松陵江水流。
乾隆四十一年(1776)春天,黎簡為衣食所迫,客居廣州。在一個冷雨蕭蕭的夜里,聆聽也在廣州客居的吳地女子唱起家鄉江南的民歌,詩人被那柔婉哀傷的音調和優美動人的意境所吸引、所感染,心田卷起情感的波瀾,于是提筆寫了兩首絕句,此詩是其中的第二首。
第一句點題。“吳聲”,既指柔和的所謂吳儂軟語,也指吳歌的曲調。吳女用“吳聲”作歌,暗示了這位身在異鄉獨為客的江南女子在深切思念故鄉。同時,歌者以聲傳情,而聽歌者由聲入情,作為一名嶺南詩人,他首先是被那別有鄉土味兒的“吳聲”所吸引。吳女唱的是“短謳”,其言外之意是,歌詞雖短,而情意深長。
接下來三句描寫吳女所唱吳歌中的意境。寥寥數筆,簡直是一幅似在目前的月夜送別圖:水面上,涼風習習,荷葉田田,江岸邊,一位多情的女子目送心上人登舟歸去;一會兒,歸舟消失在迷茫的江天水色之中,她不由得心頭惆悵,卻依然癡癡地遠眺;哪兒找得到歸舟的影兒?只有明月朗照,還有那松陵江水在無語北流。在詩人再現的這個意境中,水風、荷葉、歸舟、明月、江流,由這些意象組成的江南水鄉的月夜景色是那樣的優美和迷人;送別、惆悵、久久癡望、愁似江水,通過這些描寫表現的女主人公的情思又是那樣的深摯和哀傷。就意境的再現藝術而言,此詩的高妙之處在于,能將歌中這位江南女子對心上人的一片深情和無限的離愁別恨包孕于生動、清麗的畫面之中,做到情與景妙合無垠。第二句,水風輕輕吹拂荷葉,女主人公依依惜別心上人,眼前之清景與心中之戀情相生相入,十分融洽。第三句所寫,用王夫之的話說叫“情中景”,即表現的是女主人公的癡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她抱怨歸舟開得太快、望不見了還在翹首尋找的情景。第四句,以景結情,融情入景:“月照松陵”,其中寓有女主人公孤獨思遠之情;江水北流,恰是暗喻她心中那不盡的別恨離愁。
不言而喻,客居異地的吳女雨夜里深情地唱起這支吳歌,正是借以抒發心中強烈的思鄉之情和有家歸不得的憂傷。至于詩人聽歌后的心緒,此詩中未著一字,但在第一首的結尾已作點逗:“一般冷雨蕭蕭夜,不獨傷心為鷓鴣。”這就是說,此時此刻,同樣無奈在廣州客居的詩人聽了吳女所唱的這支歌,不禁生起情感的共鳴,心中也勾起了一股思鄉愁緒。
上一篇:聽朱樂隆歌·吳偉業
下一篇:挑薺女·錢振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