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普賢勸發·誓護人法》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經文】
爾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聞,與大菩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從東方來。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寶蓮華,作無量百千萬億種種伎樂。又與無數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大眾圍繞,各現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頭面禮釋迦牟尼佛,右繞七匝,白佛言:“世尊!我于寶威德上王佛國,遙聞此娑婆世界說法華經,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眾共來聽受,唯愿世尊當為說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來滅后,云何能得是法華經?”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來滅后,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①,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來滅后,必得是經?!?br>
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羅剎、若鳩槃茶、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單那、若韋陀羅②等,諸惱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③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于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羅尼,名為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④,得如是等陀羅尼。”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于三七日中,應一心精進。滿三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示教利喜,亦復與其陀羅尼咒,得是陀羅尼故,無有非人能破壞者,亦不為女人之所惑亂,我身亦自常護是人。唯愿世尊聽我說此陀羅尼咒。”
即于佛前而說咒曰:
“阿檀地檀陀婆地檀陀婆帝檀陀鳩舍隸檀陀修陀隸修陀隸修陀羅婆底佛馱波膻禰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薩婆婆沙阿婆多尼修阿婆多尼僧伽婆履叉尼僧伽涅伽陀尼阿僧祇僧伽波伽地帝隸阿惰僧伽兜略阿羅帝婆羅帝薩婆僧伽三摩地伽蘭地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冕伽地辛阿毗吉利地帝?!?br>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粲惺艹?、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于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為諸如來手摩其頭。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是時八萬四千天女作眾伎樂而來迎之,其人即著七寶冠,于婇女中娛樂快樂;何況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⑤上彌勒菩薩所。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br>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護是經,于如來滅后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
【注釋】
① 正定聚: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之一,三聚就是三類眾生的意思。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類眾生,斷貪瞋癡等,煩惱皆盡,心無邪偽,此性決定,聚集不散,必定證悟,是名正性定聚。 ② 韋陀羅:即毗陀羅,起尸鬼。 ③ 六牙白象: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順,為普賢菩薩所乘,是表菩薩之大慈力,又菩薩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 ④ 法音方便陀羅尼:法音是佛宣講正法的聲音,方便是善巧方便法門,佛說法因人而施,隨機宣教。 ⑤ 兜率天:欲界第四層天之名,此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天壽四千歲,合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有內外二院,外院為天人所居,內院為補處菩薩的住處,補處菩薩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為彌勒菩薩的凈土。
【譯文】
這時,以自在無礙的神通之力和聲威與德行著稱的普賢菩薩,與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大菩薩一起,從東方前來這個娑婆世界的耆阇崛山。途中所經諸國,大地普皆震動,天空中像下雨一樣散下寶蓮之花,并出現了百千萬億種歌舞與音樂。與普賢同行的還有天神、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八部神以及人與非人等。他們恭敬地圍繞在普賢菩薩的周圍,各自都顯示出威嚴、福德與神通之力。普賢率領這些大眾來到娑婆世界的耆阇崛山中,向釋迦牟尼佛行以己之頭禮佛之足的頂禮,又由右向左繞佛七周以示敬拜,然后對佛說:“世尊,我在寶威德上王佛的國土中,遙聞娑婆世界正在講說《法華經》,于是,我便率領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的菩薩大眾同來聽講領受,唯愿世尊為我們演說。譬如在如來滅度之后,善男子、善女人如何才能得到這部《法華經》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普賢菩薩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夠成就四種法,那么,在如來佛滅度之后,他們就可得到這部《法華經》。這四種法是:第一,得到諸佛的愛護與關懷;第二,種下各種福德的根子;第三,進入破除顛倒妄想、必能最終證悟者的行列;第四,發下了救度一切眾生的誓愿。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成就這四種法,那么,就是在如來滅度之后,他們也能得到這部經典。”
這時,普賢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在您滅度之后的最后一個五百年中,正處五濁惡世之時,此時如果有受持這部經典的眾生,我就會守護他,消除他的衰敗與患禍,使他得到安穩,使如下魔鬼無可乘之機,如魔王、魔子、魔女、魔民、為魔附體者、夜叉鬼、羅剎鬼、鳩槃荼鬼、毗舍阇鬼、吉遮鬼、富單那鬼,韋陀羅鬼等等。所有這一切惱人的妖魔鬼怪都沒有可乘之機去傷害受持《法華經》的眾生。五濁惡世中受持《法華經》的人,不論他行走還是站立,只要他讀誦這部經典,我便于那時騎乘長有六牙的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一起去到他的跟前,然后自己現出身相,供養并守護他,安慰他的心靈,當然這也是為了供養《法華經》。此人如果在打坐中思惟此經,那時,我也會騎乘白象王,現身在他的面前。此人如果對《法華經》中的某句話或某個偈頌一時忘記了,我就會去教他,與他一起讀誦,使他恢復到流利的程度。那時,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可以看到我的身相,所以,他會極其歡喜,由此更加精進。因為看見我的緣故,他便會得到妙定和總持一切佛法的真言神咒,其名為在法門中旋轉自在的旋陀羅尼,共有百千萬億種這樣的旋陀羅尼,還有應機說法、方便自在的法音方便陀羅尼??偠灾軌虻玫饺绱松衩睢⑷绱吮姸嗟耐恿_尼。”
“世尊,如果在后世最后五百年的惡濁之世中,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中有人求索《法華經》,有人受持《法華經》,有人讀誦《法華經》,有人書寫《法華經》,總之就是想依據《法華經》而修行,那么,他們就應該在三個七日即二十一天之內,專心致志,精進不怠。滿二十一天后,我將騎乘六牙白象,在無數菩薩的圍繞下,以一切眾生所喜歡看見的身相,顯現在他們的面前,為他們說法,開示、教導他們,使他們獲得利樂,同時再給予他們陀羅尼神咒。由于他們獲得了這個陀羅尼神咒,所以,不可能再有什么非人的鬼怪之類妖邪之徒來破壞他們,他們由此也不會被女人所迷惑和擾亂,我的法身也會時常親自守護這些人?,F在,就請世尊允許我說這陀羅尼咒。”
于是,普賢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前說出如下咒語:
“阿檀地檀陀婆地檀陀婆帝檀陀鳩舍隸檀陀修陀隸修陀隸修陀羅婆底佛馱波膻禰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薩婆婆沙阿婆多尼修阿婆多尼僧伽婆履叉尼僧伽涅伽陀尼阿僧祇僧伽波伽地帝隸阿惰僧伽兜略阿羅帝婆羅帝薩婆僧伽三摩地伽蘭地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冕伽地辛阿毗吉利地帝。”
說完如上咒語,普賢菩薩接著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如果有哪位菩薩聽到這個陀羅尼神咒,那么他應該知道這是普賢菩薩的神通力量所成就的。如果《法華經》流行于人類居住的閻浮提洲,那么,其中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應該這樣想:‘這全靠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绻腥耸艹帧⒆x誦《法華經》,并正確無誤地憶念,理解經中的義趣,根據經中所說而修行,那么應當知道此人是在修行普賢的行門,這人必然已在無數個佛的住所,深深地種下了善根,并為這些如來佛摩頂授記。如果有人只是抄寫《法華經》,那么,此人今生命終之后,將轉生于忉利天上。那時,會有八萬四千個天女演奏起各種各樣的歌舞音樂來迎接他。此人便會戴上七種珍寶所成的寶冠,在眾多的美女之中,享受各種娛樂,快樂無比。僅僅抄寫經書尚且如此,何況受持、讀誦《法華經》,并正確憶念,理解其中義趣,根據經中所說而修行,那福德就更大了。如果有人受持、讀誦《法華經》,并理解其中義趣,那么,此人命終時,會有上千位如來佛為他伸手,使他毫不恐懼,使他不轉生墮于諸惡道中,而是往生于兜率天中彌勒菩薩的住所。彌勒菩薩具足三十二種超凡脫俗的妙相,大菩薩們圍繞在他的周圍,還有百千萬億的天女眷屬也生活在這里。既然有如此的功德與利益,所以,有智慧的人應當專心致志地親自抄寫或讓別人抄寫此經,受持、讀誦此經,正確憶念此經,并根據經中所說而修行,世尊,我現在以神通之力守護這部經典,在如來滅度后,將使此經在人類居住的閻浮提洲內,廣泛流布,永不斷絕?!?br>
【鑒賞】
普賢菩薩從東方來到娑婆世界,向佛陀請教了一個極為主要的問題,就是在如來滅度之后怎么樣才能得經典。這里應該不止是聽聞、閱讀經文的資格,可以認為這里問的是通達《法華經》意趣應具備的條件。明顯這里開始講的是實實在在的修學和踐行,可見將《法華經》的意趣落在實處,踐行此經的法旨,將《法華經》的精神活現在自己生命中才算是圓滿。
本節包括“經家敘儀”和“普賢勸發”兩部分,重點在后者,普賢菩薩勸發的內容有兩段,第一是“請問勸發”,是普賢的問和如來的答;第二是“誓愿勸發”,主要講了“誓愿護人”,最后普賢也簡單表明了“誓愿護法”的愿力。
本節有兩個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即佛答普賢要通達《法華經》應具備的幾個條件和普賢“教以內法”中敘述了三種修學《法華經》的方式。前者,是世尊回答普賢的請問,末法時代世尊涅槃久遠,能夠聽聞《法華經》已屬不易,何況通達意趣,但是要滿足四個條件,即使是末法時代的眾生也能夠通達《法華經》:第一,為諸佛護念,護是保護、護持的意思,令惡法不生,滅除煩惱、消除業障。第二,植眾德本,這是通達《法華經》的一個內因,就是自己本身應該做的事,就是廣泛栽培自己的功德福報的根本,比如修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蜜,依次來種植善根功德,作為菩提資糧,但歷來祖師似乎更多地重視般若的作用,強調通過體悟般若的空性來栽培真正的功德資糧。第三,入正定聚,這就是對這個人修學程度的一個要求標準,就是已經得到正定,能夠攝諸散亂,身心寂靜,正住真空之理,決定不移,聚集不散。第四,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前面入正定聚是由凡入圣,見到諸法實相,也就是由假入空,現在從大慈悲心發起救護眾生的愿望,是由空出假,當然此人的愿力是不虛的,有愿有行。
還有一處極重要的地方就是后面普賢菩薩開始三種修學《法華經》的方式,菩薩的威神之力,為其禳除外難,接下來就應該自己精進修行。第一,行立讀誦,若立若行讀誦此經,普賢菩薩就會降臨加持、安慰;第二,若坐思維,不僅要讀經、誦經,還要靜心思考其中的意趣,心中憶念經文,安住于《法華經》中;第三,三七精進,這也是一種修行方式,在三七二十一天之中,連續修習《法華經》,集中式強化訓練,后來智者大師依次編了《法華三昧懺儀》,可以說是這種修學方式的一種具體展現。其實這三種方式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來具體落實,以此來體驗《法華經》的內涵,將《法華經》融入生命本身。
上一篇:法華經《第一節·放光東召·妙音西來》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一節·菩薩證入·瑞表圓益》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