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注釋】
危亭:高亭。恨如芳草:南唐李煜詞:“離恨恰如芳草,漸行漸遠還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有生”,“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青驄:毛色青白相間的馬。此代指遠行之人。紅袂:紅袖。指女子。“無端”三句:暗用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怎奈向:宋人方言,“向”即向來意。“向”為語尾詞,后人誤為“怎奈何”。翠綃:碧絲紗巾,此指定情的手帕。銷凝:茫然出神。
【鑒賞】
此詞寫懷舊離愁。
上闋一句“倚危亭”領起,寫離別之恨。“恨如芳草”是心中所想,觸目所見。化用李煜詞意而不著痕跡。“刬盡還生”,可見心中愁恨連綿不絕之狀。“念柳外”三句,寫危亭之上與恨相生的追憶。回憶中,離別景象是如此鮮明:青綠的柳林外,清澈的流水邊,遠去之人騎著青色大馬,送別之人身著紅衣,更顯俏麗……這一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和眼前危亭之上所見連綿不盡的如恨芳草恰成鮮明對比。“愴然暗驚”一句收束,將追憶如夢幻一般霎時驚醒之復雜心境表現出來。從明麗的昨日景象中陡然跌人現實,離別之恨更動人心魄,凄楚傷感,何以當之?
下闋接前之凄楚心境,怨天尤人,自然過渡到對舊日情人的想象憧憬之中。“無端”一句,意為上天沒來由地讓伊人長得如此美貌。在這一無奈的埋怨中,作者思念之苦,伊人長相之美,都表達得巧妙空靈。“夜月”兩句,懷念昔日兩情相悅時景象。明月在天,簾幕掩映,香風習習,簾內情人柔情蜜意,如夢如幻,何等令人陶醉的良辰美景啊!相戀越美好,越讓人留念,別后也越讓人相思,越讓人傷感懷恨。此處既呼應上文之恨,又引起下文之別。“怎奈向”起,情緒一轉,良辰美景似乎就像流水一樣,匆匆地從身邊溜走。“素弦”兩句,寫歡情斷絕而雅致情濃。素手撥弄的琴弦聲停止了,定情手帕上的香味也漸漸變淡。素手彈琴,可見佳人之美,兩人相知之深;翠綃留香,可知情意之濃,佳人多情之狀。如今人去樓空,紅顏知己再也不見,只剩下想象中的琴聲和香味了。情至于此,自是傷感無限。“那堪”兩句,回到目前,言傷懷中的詞人甚至連片片落花在晚風中飄蕩,蒙蒙殘雨籠罩著天地的景象也承受不起。正是傷心之人看來,處處惹人傷心,無物不使人牽動愁思幽恨結句以黃鸝的啼聲打斷主人公的傷神情思,意味雋永,讓人回味。
該詞起句陡然由高而下,收則截然而止,音節凄婉。今昔對照而回旋自如。情真語摯,感人至深。
上一篇: 徐伸《轉調二郎神·悶來彈鵲》宋詞賞析
下一篇: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