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課文導讀
劉安, 西漢思想家、 文學家。 漢文帝時, 劉安襲封淮南王, 后因謀反未成而自殺。劉安很喜歡文學, 曾應漢武帝的要求作 《離騷傳》, 最早給屈原和 《離騷》 以很高的評價。 今存 《淮南子》 20篇, 是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著的, 書中思想以道家的 “清靜無為” 為主, 寫法上慣用歷史小說、 神話故事、 寓言小品, 說理議論富有文學色彩。
《淮南子》, 又名 《淮南鴻烈》。 思想上接近道家, 同時又吸取了儒家、 法家、 陰陽家的思想, 成為一部雜家著作。 這部書在闡明哲理時, 涉及很多奇物異類、 神靈鬼怪,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 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 共工怒觸不周山等, 都通過這部書的保存而流傳至今。
《塞翁失馬》 選自 《淮南子·人間訓》。 這個故事很有名, 因為它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 “馬無故亡而入胡” 是禍, 待到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就轉化為福了; 后來, 其子騎此駿馬, “墮而折其髀”, 福又轉化為禍了; 最后, 塞上丁壯在跟入侵胡人作戰中 “死者十九”, 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 得以 “父子相保”, 禍再次轉化為福。 如此循環往復, 所以動人, 并給人以深深的啟迪。
課文譯注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2)者,馬無故亡(3)而入胡(4)。人皆吊(5)之,其父曰:“此何遽(6)不為福(7)乎?”居(8)數月,其馬將(9)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10)乎?”家富(11)良馬,其子好騎,墮(12)而折(13)其髀(14)。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15)者引(16)弦(17)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18)。此(19)獨以(20)跛之故,父子相(21)保(22)。
(1) 〔塞上 〕 這里指長城一帶 。 (2) 〔術 〕 術數 , 推測人事吉兇禍福的法術 , 如看相 、 占卜等 。 (3) 〔亡 〕逃跑。 (4) 〔胡〕 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5) 〔吊〕 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6) 〔何遽〕 怎么就, 表示反問。 (7)〔福 〕 福氣 , 好事 。 (8) 〔居 〕 停留 , 這里是經過的意思 。 (9) 〔 將 〕 帶領 。 (10) 〔 禍 〕 禍患 , 壞事 。 (11)〔富〕 富有, 擁有。 (12) 〔墮〕 摔下來。 (13) 〔折〕 跌斷。 (14) 〔髀〕 大腿。(15) 〔丁壯〕 壯年男子。 (16) 〔引〕 拿起。 (17) 〔弦〕 弓箭。 (18) 〔十九〕 十分之九, 意思是絕大部分。(19) 〔此〕 這樣。 (20) 〔獨以〕 僅僅因為。 (21) 〔相〕 一起。 (22) 〔保〕 保全。
問題與探究
《塞翁失馬》 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 那么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么積極的啟示呢? 請同學們聯系生活、 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文章鏈接
驚弓之鳥
《戰國策》
更贏與魏王處高臺之下, 仰見飛鳥。 更贏謂魏王: “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 “然則射可至此乎?” 更贏曰: “可?!?有間, 雁從東方來, 更贏以虛發之下。更贏謂王曰: “其飛徐鳴悲。 飛徐者幫瘡痛也; 鳴悲者, 久失群也。 故瘡未息而驚心來, 擊也, 聞弦音, 引而高飛, 故瘡隕也?!?br>
注釋: (1) 〔徐〕 緩慢。
譯文:
有一回, 更贏隨魏王站在高臺下, 抬頭望見一只鳥翩翩飛來。 更贏告訴魏王說:“我可以虛拉弓弦, 替大王把這只鳥射下來。” 魏王疑惑地問: “你的射術竟能達到這樣神奇的地步嗎?” 更贏自信地說: “能!” 過了一會兒, 大雁從東方飛臨高臺上空。更贏張弓撥弦, 大雁應聲落地。 更贏說: “這只大雁飛翔緩慢而鳴聲悲切。 飛得慢,是創傷疼痛所致; 叫聲悲, 是失群太久的緣故。 創傷未愈而驚心又未定, 聽到攻擊它的弓弦的響聲, 它一定要拼命往上高飛, 結果因舊傷復發而跌落下來。”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智子疑鄰 ②將胡駿馬而歸
③大亡其財 ④死者十九
⑤人皆吊之 ⑥父子相保
二、 以下對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兩個 “其” 的意義不同, 兩個 “故” 的意義也不同。
B. 兩個 “其” 的意義相同, 兩個 “故” 的意義不相同。
C. 兩個 “其” 的意義相同, 兩個 “故” 的意義也相同。
D. 兩個 “其” 的意義不同, 兩個 “故” 的意義相同。
三、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 “之” 與 《鄭人買履》 中 “至之市” 的 “之” 用法相同的一是 ( )
A.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B. 輟耕之壟上
C. 食之不能盡其材 D.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四、 翻譯下列句子。
1.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鄰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何不試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近塞之人, 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然則射可至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分別用簡明的語言歸納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1. 《智子疑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塞翁失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鄭人買履》 這個故事諷刺了什么樣的人?
上一篇:山坡羊·驪山懷古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朝天子·詠喇叭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