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yǎng)浩
解題: 通過對阿房宮命運前后反差的描寫, 詩人悟到了世事的無常, 陡增悲嘆。
課文注譯
驪山(2)四顧,阿房(3)一炬(4),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5)。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1) 選自 《金元散曲》。 張養(yǎng)浩 (1270—1329), 字希孟, 號云莊 , 山東濟南人 , 元代散曲作家 。 (2) 〔驪山〕 在現在陜西臨潼東南。 (3) 〔阿房〕 即阿房宮, 秦朝宮殿群, 故址在現在陜西西安西南阿房村, 規(guī)模宏大,建筑華麗。 (4) 〔一炬〕 指前206年12月, 項羽攻入咸陽時放大火焚燒阿房宮。 (5) 〔縈紆〕 回旋彎曲。
文章鏈接
朱履曲·警世
張養(yǎng)浩
解題: 這支曲子是寫他自己在元代做官的痛苦體驗。 由于統(tǒng)治者喜怒無常, 人們隨時可能遭到殺身之禍, 作品反映了作者對命運的擔憂。
才上馬齊聲兒喝道,
只這的便是(2)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禍來也何處躲?
天怒也怎生(3)饒?
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
注釋:
(1) 〔喝道 〕 封建時代高級官員出行時 , 前導吏役呵喝 , 以禁止行人 , 令其回避 , 謂之喝道 。(2) 〔的便是〕 的, 通 “確”。 的便是, 即 “確便是” “確是”。 (3) 〔怎生〕 此處作 “怎樣”。
譯文:
剛剛上馬就被前導吏呵喝住不準前行,
這就是送了百姓的根苗,
直把你帶到深坑里讓人心急火燎。
災禍來了哪里藏身呢?
上天發(fā)怒了又怎樣求饒呢?
以前的威風現在也不見了。
上一篇: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塞翁失馬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