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莊子寓言二則》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莊子》
(一)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11)。弟子厭觀(12)之,走(13)及(14)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15),勿言之矣!散木(16)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17)槨(18)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19),以為柱則蠹(20)。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苦是之壽。”
匠石歸,櫟社見夢(21)曰:“女(22)將惡乎比予哉?若(23)將比予于文木(24)邪?夫柤(25)梨橘柚,果蓏(26)之屬,實熟則剝(27),剝則辱(28);大枝折,小枝泄(29)。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30),自掊擊(31)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32)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匠石覺而診(33)其夢。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曰:“密(34)!若無言!彼(35)亦直(36)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37)也。不為社者,且幾(38)有翦(39)乎!且也彼其所保(40)與眾異,而以義(41)喻(42)之,不亦遠乎?”
(二)
宋元君(43)夜半而夢人被(44)發窺阿門(45),曰:“予(46)自(47)宰路(48)之淵,予為(49)清江(50)使河伯(51)之所,漁者(52)余且(53)得予。”元君覺,使人占(54)之,曰:“此神龜也。”君曰:“漁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會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其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55)龜,七十二鉆(56)而無遺。
仲尼曰:“神龜能見(57)夢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知(58)能七十二鉆而無遺,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魚不畏網而畏鵜鶘(59)。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嬰兒生無石(60)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
【注釋】(一)
匠石:一個名叫石的木匠。
之:往。
曲轅:地名。
櫟(lì)社樹:社中的櫟樹。此指以櫟樹為神,建神社。社,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蔽:遮蔽。
絜(xié):度量樹身。
圍:兩臂合抱圓周一尺為一圍。
臨山:高出山頭。
旁:旁枝。
匠伯:指匠石。因匠石為眾匠之長,故可稱為“匠伯”。
(11)輟:止。
(12)厭觀:飽看。厭,通“饜”。
(13)走:跑。
(14)及:趕上。
(15)已矣:算了。已,止。
(16)散木:紋理粗疏的無用之木。
(17)棺:棺材。
(18)槨:外棺。
(19)液(mán):脂液外滲。
(20)蠹(dù):蟲蛀。
(21)見夢:托夢。
(22)女:汝,你。
(23)若:你。
(24)文木:紋理細密的有用之木。
(25)柤(zhā):通“楂”,即山楂。
(26)果蓏(luǒ):在樹上生長的叫果,在地上生長的叫蓏。
(27)剝:通“撲”,遭受敲打。
(28)辱:被扭折。
(29)泄:通“抴”(yè),被牽扭。
(30)中道夭:中途夭折。
(31)掊擊:打擊。
(32)相物:以散木視我。相,視。
(33)診:通“畛”,告。
(34)密:停止,猶言“別作聲”。
(35)彼:指櫟樹。
(36)直:特。
(37)詬厲:嘲罵,指斥。
(38)幾:豈。
(39)翦:通“剪”,砍伐。
(40)保:謂保全生命之道。
(41)義:常理。
(42)喻:了解。
(二)
(43)宋元君:宋國國君宋元公,名佐,謚號元。
(44)被(pī):通“披”。
(45)阿門:偏門。
(46)予:我。
(47)自:從。
(48)宰路:江畔的淵名。
(49)為:做。
(50)清江:與濁江對比而言,一說“揚子江”。
(51)河伯:河神。
(52)漁者:打魚的人。
(53)余且:打魚人的人名。
(54)占:占夢。
(55)刳(kū):剖空。
(56)鉆:古代鉆龜占卜。
(57)見:通“現”。
(58)知:通“智”,下同。
(59)鵜鶘(tíhú):一種用來捕魚的鳥。
(60)石:匠名,即匠師。
【譯文】(一)
匠人石去齊國,來到曲轅這個地方,看見一棵櫟樹被世人當作社神。這棵櫟樹樹冠大到可以遮蔽數千頭牛,用繩子繞著量一量樹干,足有十丈粗,樹梢高臨山巔,離地面八十尺處方才分枝,用它來造船可造十余艘。觀賞的人群像趕集似的涌來涌去,而這位匠人連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樹旁看了個夠,跑著趕上了匠人石,說:“自我拿起刀斧跟隨先生,從不曾見過這樣壯美的樹木。可是先生卻不肯看一眼,不住腳地往前走,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說:“算了,不要再說它了!這是一棵什么用處也沒有的樹,用它做成船定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槨定會很快朽爛,用它做成器皿定會很快毀壞,用它做成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它做成屋柱定會被蟲蛀蝕。這是一棵不成材的樹,沒有什么用處,所以它才能如此長壽。”
匠人石回到家里,夢見社樹對他說:“你將用什么東西跟我相提并論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來跟我相比嗎?那楂、梨、橘、柚之類都屬于果樹,果實成熟就會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后枝干也就會遭受摧殘;大的枝干被折斷,小的枝丫被拽下來。這就是因為它們能結出鮮美果實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終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來了世俗者的打擊。各種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尋求沒有什么用處的辦法已經很久很久了,幾乎被砍死,這才保全性命,無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處。假如我果真是有用,還能夠獲得延年益壽這一最大的用處嗎?況且你和我都是‘物’,你這樣看待事物怎么可以呢?你不過是幾近死亡的沒有用處的人,又怎么會真正懂得沒有用處的樹木呢!”
匠人石醒來后把夢中的情況告訴給他的弟子。弟子說:“旨趣在于求取無用,那么又做什么社樹讓世人瞻仰呢?”匠人石說:“閉嘴,別說了!它只不過是在寄托罷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罵和傷害。如果它不做社樹的話,它還不遭到砍伐嗎?況且它用來保全自己的辦法與眾不同,而用常理來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遠了嗎?”
(二)
宋元君半夜里夢見有人披散著頭發在側門旁窺視,說:“我來自名叫宰路的深淵,我作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漁夫余且捕捉了我。”宋元君醒來,派人占卜,說:“這是一只神龜。”宋元君問:“漁夫中有名叫余且的嗎?”左右侍臣回答:“有。”宋元君說:“叫余且來朝見我。”第二天,余且來朝。宋元君問:“你捕撈到了什么?”余且回答:“我的網捕捉到一只白龜,周長五尺。”宋元君說:“獻出你捕獲的白龜。”白龜送到,宋元君一會兒想殺它,一會兒又想養起來,心里正犯疑惑,卜問吉兇,說:“殺掉白龜用來占卜,一定大吉。”于是把白龜剖開挖空,用龜板占卜數十次,推斷起來也沒有一點失誤。
孔子知道后說:“神龜能顯夢給宋元君,卻不能避開余且的漁網;才智能占卜數十次也沒有一點失誤,卻不能逃脫剖腹挖腸這樣的禍患。如此說來,才智也有困窘的時候,神靈也有考慮不到的地方。即使存在最高超的智慧,也匹敵不了萬人的謀算。魚兒即使不畏懼漁網卻也會害怕鵜鶘。摒棄小聰明方才顯示大智慧,除去矯飾的善行方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嬰兒生下來沒有高明的老師指教也能學會說話,只因為跟會說話的人自然相處。”
上一篇:《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