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贛中詩詞·臨江三孔·孔武仲
孔武仲(1041~1097),字常父(甫),文仲大弟。仁宗嘉祐八年(1063)進士,調谷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監直講。哲宗元祐初,歷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建議恢復詩賦取士,攻擊王安石經義。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紹圣四年,坐元祐黨人,被奪職,管勾洪州,在玉隆觀、池州居住,卒,年五十七。著有《詩書論語說》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違收輯孔氏兄弟詩文合刊為《清江三孔集》,武仲詩文共17卷,其中詩7卷。
《宋史》云:
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士,中甲科。調谷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喪二親,毀瘠特甚,右肱為不舉。元祐初,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論科舉之弊,詆王氏學,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御試仍用三題。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初,罷侍從轉對,專責以論思。武仲言:“茍不持之以法,則言與不言,將各從其意。愿輪二人次對。”時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地祇。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請:“從臣為州者,杖以下公坐止劾官屬,俟獄成,聽大理約法,庶幾刑不逮貴近,又全朝廷體貌之意。”遂著為令。
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復之。所著《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百余卷。[1]
“三孔”與蘇軾往來密切,詩風頗受蘇的影響,其中孔武仲詩雄健飄逸、豪放曠達,最得蘇詩神韻。如:
滎渠斜與昆河接,河遠渠慳幾可涉。狂霖一漲高十尋,迅瀉東來比三峽。崩騰下與淮泗會,清泚亦容伊雒雜。橫空九闕真垂虹,怒卷千艘如敗葉。只堪平地看洶涌,何事乘危理舟楫。共夫鵝鸛行天上,遙與谷中相應答。但憂心手一乖迕,巨舶高檣兩摧折。而余進退久安命,揭厲以望初不懾。妻孥亦已慣江湖,笑語猶如泛山狹。鳴弓擊柝驚夜盜,掘茹撈蝦佐晨馌。時登絕徑步榆柳,或面荒陂看鳧鴨。我生東南趣向野,揮弄清溪看苕霅。枕流漱石真所便,履濁凌險終未愜。觚棱漸喜金闕近,釜甑何憂米鹽乏。渾如海客泛枯槎,繚繞明河望閶闔。(《汴河》)
行路難,歸去來。三日汝南城不開,天角隱隱聞輕雷。掣電更劃劃,猛雨還漼漼。稍添汪汪陂,漸淹高高臺。我欲晨興出南郭,極目唯有白水漫蒿萊。驛道安在哉,連山洑流相喧豗。父母不復顧嬰孩,棄之如塵埃。戢戢生魚頭,人世永隔良可哀。清都咫尺可以訴,誰挽北斗魁。嗚呼行路之難,邦人之災。(《蔡州三首》之三)
前詩豪情噴薄,逸興遄飛,氣勢恢弘;后詩則反應民眾疾苦,寫法上敘議結合,邊敘邊議,使議論有堅實的現實基礎,有的放矢。
武仲一些寫景小詩又清新幽遠,曠達瀟灑,如:
高士去已久,余蹤猶可知。竹陰侵晏坐,山影在平池。塵蝕參軍墨,苔侵相國碑。漫尋瀟灑趣,俯仰愜心期。(《草石寺》)
寂寞郊居遠,晨晡四馬馳。日驚東逝水,心感歲寒枝。霜色朝如洗,云容莫不怡。梁園將密雪,不飲亦奚為。(《次韻宋履中歲晏言懷》)
武仲亦有不少敘寫友情的贈答詩,其中往往寓含其人生感悟,如:
人生苦南北,相見出偶爾。喧闐都市中,乃復遇之子。東萊遽別后,故人今有幾。詵詵塾與序,進學亦可喜。語闌行色動,輕裘有知己。去去何當回,山川正芳暉。邊州剩廚傳,應不典春衣。(《送晁無咎之官塞上》)
西垣有古人,磔磔氣貌古。落筆成文章,無可加損處。策蹇得過門,殷勤相勞苦。湛然神觀全,秀粹充眉宇。語我春已闌,斯民望時雨。宿麥正滿野,驕旸惡如虎。云師未灑澤,赤子將誰乳。侍臣當憂國,密計應裨補。又云好著書,安得一州去。知公趣操異,不為夸腰組。衣錦若還鄉,亦當從幕府。(《答蘇子由留贈》)
注釋
[1]脫脫等:《宋史》卷三四四。
上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中期江西詩詞·明中期詞人·夏言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南宋江西詞作·格律派詞人姜夔、張輯·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