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等卷三《一·先》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飛鳧葉令,駕鶴緱仙。
【譯文】
王喬曾任河南葉縣縣令,有神術。他經常從葉縣到京師去,但從未見他乘坐車馬。每次到達京師后,總會有兩只鳧(野鴨)飛來。后有人用網捉住鳧一看,原來是王喬穿的鞋子。相傳太子晉被道士浮邱公接上了嵩山。三十多年后晉對桓良說:“你去告訴我家里人,七月七日在緱氏山頂等我。”到了那天,果然看見晉乘白鶴停駐在山頂,但卻不能接近。
【原文】
劉晨采藥,茂叔觀蓮。
【譯文】
東漢劉晨,永平年間他與阮肇入天臺山采藥,迷了路,遇到兩個美女留他們住宿,并分別和他們結為夫妻。半年后回到家發現子孫竟然已傳了十世,想回到美女家,卻再也找不到路了。宋周敦頤,字茂叔,喜愛蓮花,曾作《愛蓮說》,其中有“蓮,花之君子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等佳句,寓意深遠。
【原文】
陽公麾日,武乙射天。
【譯文】
春秋時楚國魯陽公率軍和韓國軍隊打仗,戰至太陽快落山時,魯陽公持戈一揮,太陽就退回了三座星宿的位置。殷商王武乙無道,曾制作木偶,稱之為天神。他用人操縱木偶,與自己搏斗,天神敗了,就把它殺掉。又把盛血的皮囊掛在高處,用弓箭仰射,稱為射天。他后被雷劈死。
【原文】
唐宗三鑒,劉寵一錢。
【譯文】
魏徵死后,唐太宗悲痛地對侍臣說:“以銅為鑒(鏡子),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朝代興廢;以人為鑒,可明人事得失。朕曾得此三鑒,現在魏徵逝世,我失去了一鑒。”東漢劉寵為會稽太守,廉潔奉公,受百姓愛戴。調任時山陰有五位老人每人送他一百錢,劉寵各選了一枚大錢。出了山陰地界,他將這五枚錢投入江中。人稱劉寵為“一錢太守”。
【原文】
叔武守國,李牧備邊。
【譯文】
春秋時,晉公子重耳逃亡在外時,曹、衛兩國國君對他很無禮。重耳即位后,就派兵攻打曹國和衛國。衛人將國君成公獻給晉國。衛大夫元咺擁立成公的弟弟叔武以保衛國家。后來成公復位,射殺了叔武。李牧,戰國時趙國大將,負責守衛趙國北方邊境。他守衛邊境的方法,趙王很不滿意,就替換了李牧。后匈奴來犯,趙軍屢戰屢敗,趙王只好重新起用李牧。后來大破匈奴。
【原文】
少翁致鬼,欒大求仙。
【譯文】
漢李夫人死后,武帝思念不已。方士少翁說自己能招來李夫人的靈魂。他在夜里點亮燈燭,擺設帷帳,陳列酒肉,并叫武帝住在帷帳內。武帝果真遠遠地看見李夫人繞帷帳漫步。漢武帝封方士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對武帝說:“臣曾往來于海上,見安期、羨門等人對我說:‘黃金可成,黃河決了可以堵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以招來。’”武帝當真派他入海尋訪仙人。后來欒大因誣罔罪被腰斬。
【原文】
或臣曹操,猛相苻堅。
【譯文】
荀彧,東漢末年潁川人。他與侄子荀攸一同投奔曹操。曹操大喜。后因荀彧阻止曹操加九錫,曹操便懷恨在心。后來荀彧生病時,曹操派人送去空食盒,于是荀彧服毒自殺。王猛,十六國時前秦大臣。因呂婆樓推薦,王猛任前秦苻堅的宰相。苻堅對他言聽計從,前秦于是強大起來。王猛臨終時,勸苻堅不要與晉為敵,苻堅不聽,最后自取滅亡。
【原文】
漢家三杰,晉室七賢。
【譯文】
漢高祖統一天下后,對群臣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子房;鎮撫百姓,饋餉不絕,我不如蕭何;連師百萬,戰勝攻取,我不如韓信。此三人都乃人中之杰,我能用他們,所以得了天下。項羽有個范增而不能用,所以被我打敗。”群臣聽了都心悅誠服。三國魏末司馬氏當權,有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河南向秀、阮籍的侄子阮咸、瑯邪王戎、沛劉伶相與友善,同住山陽,經常擺宴集會于竹林之下,號為“竹林七賢”。
【原文】
居易識字,童烏預《玄》。
【譯文】
傳說唐白居易出生七個月就能認字。漢揚雄二子揚信,小字童烏。揚雄在《法言》中說:“吾家童烏,九歲能預吾《玄》。
【原文】
黃琬對日,秦宓論天。
【譯文】
東漢黃琬是黃瓊的孫子。黃瓊任魏郡太守時發生日食。太后詔問黃瓊日食,黃瓊無辭以對。黃琬當時七歲,說:“為何不說日食后的太陽,就像初生的月亮一樣呢?”黃瓊十分驚異,就用黃琬的話回答了太后。三國時吳國使者張溫訪問蜀國,蜀國秦宓負責接待并設宴。席間張溫忽然問:“天有頭嗎?”秦宓回答說:“有。《詩經》上說:‘乃眷西顧。’”又問:“天有耳嗎?”答道:“有,天高聽卑。《詩經》上說:‘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又問:“天有足嗎?”答說:“有。《詩經》上說:‘天步艱難。’”又問:“天有姓嗎?”答道:“有,姓劉。”張溫問:“你怎么知道呢?”秦宓回答說:“天子姓劉,所以天也一定姓劉。”張溫大感驚異。
【原文】
元龍湖海,司馬山川。
【譯文】
東漢陳登,字元龍,許汜與劉備談論人物時,說:“陳元龍是湖海之士,豪氣未除。”劉備問為何,許汜說:“元龍沒有主客之禮,以前我在他家時他自己躺在床上,而讓客人睡在地上。”劉備說:“你有國士之名,卻不留心救世,只知求田問舍,這是元龍所忌諱的。要是換成我,那么就自己高臥百尺樓上,而讓你睡在地上。”漢司馬遷曾經南游江、淮,泛舟沅、湘,北涉汶、泗,又奉命出使巴蜀以南的邛、笮、昆明等地,足跡遍及南北,號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原文】
操誅呂布,臏殺龐涓。
【譯文】
漢末呂布占據下邳,曹操攻呂布不下,便用泗、沂之水灌城。一個多月后,呂布的部將開城門投降,曹操于是擒殺了呂布。孫臏,戰國時齊國人,曾與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因嫉恨孫臏才能,將他騙到魏國,處以臏刑,后來齊威王拜孫臏為軍師。孫臏為齊謀劃攻魏,龐涓智窮,兵敗自殺。
【原文】
羽救巨鹿,準策澶淵
【譯文】
秦兵圍巨鹿城,項羽引兵渡河救援,破釜沉舟,誓與秦兵決一死戰。交戰多次,大獲全勝。各路諸侯大為驚恐,于是推項羽為上將軍。宋真宗時,遼軍侵入北宋境內,真原采納了宰相寇準御駕親征的建議,親自前往前線澶州。北宋將士大為振奮,大敗遼軍。遼國議和,雙方結下“澶淵之盟”。
【原文】
應融丸藥,閻敞還錢。
【譯文】
漢應融曾為汲縣縣令。當時祝恬應召入京,路上染上了瘟疫,到了汲縣后,應融聽說馬上前往旅舍探望,并親自為他調配丸藥,精心治療。漢閻敞在某郡中做屬官時,太守第五嘗曾經把俸錢一百三十萬寄存在他那里,后來第五嘗全家病死,只剩下一個孤孫,聽祖父說過有三十萬寄存在閻敞處,就去要錢。閻敞立即還給他。第五嘗的孫子說:“我祖父說的只是三十萬,沒有說是一百三十萬。”閻敞說:“這是你祖父病中說錯了,請你不要懷疑。”
【原文】
范居讓水,吳飲貪泉。
【譯文】
南朝時,梁州人范柏年進見宋明帝,說起廣州有個貪泉。宋明帝問他:“你所在的梁州有沒有這種泉水?”范柏年回答說:“梁州只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宋明帝又問:“那么你家住在哪里?”范柏年回答說:“臣居住在廉泉、讓水之間。”宋明帝覺得他說得很好,就封他為梁州刺史。晉吳隱之做廣州刺史時,廣州附近有一貪泉,據說喝了貪泉水就會心懷無窮貪欲。吳隱之不信,親往貪泉,舀一勺水喝了,并賦詩說:“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指伯夷、叔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廣州任內始終廉潔奉公。
【原文】
薛逢羸馬,劉勝寒蟬。
【譯文】
唐薛逢,曾考中進士,晚年很不得意。一次騎著羸馬赴朝會,正碰上新進士出來游街,團司讓他回避,薛逢說:“不要吵吵嚷嚷的!我老頭子年輕時,也曾是讀書人。”東漢杜密曾任北海相,罷官回家后,每次拜見本郡太守,總要陳述自己的意見。而同郡的劉勝對本郡事務從不干預。太守王昱對杜密說:“劉季陵真是高士。”杜密知道太守在諷刺自己,就說:“劉勝雖然位列大夫,但知道善人卻不舉薦,聽到壞事卻不站出來說話,隱情惜己,就同寒蟬一樣,是罪人啊。”
【原文】
捉刀曹操,拂矢賈堅。
【譯文】
東漢崔琰,長相威武,有一次曹操接見匈奴使者,認為自己相貌丑陋,不夠威嚴,便叫崔琰代為接見,自己則捉刀侍立床頭。接見完畢后,曹操命探子向匈奴使者打聽:“魏王如何?”匈奴使者說:“魏王儀容美好,不同尋常,然而站在床頭的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后,馬上命人殺了匈奴使者。十六國時賈堅在前燕做官,擅長射箭,燕烈祖想親眼一見,就叫賈堅射百步之外的一頭牛。賈堅第一箭拂過牛的背脊,第二箭擦過牛的肚皮,兩箭都緊貼牛皮,射落牛毛。
【原文】
晦肯負國,質愿親賢。
【譯文】
宋徐晦與楊憑是朋友。權臣呂夷簡彈劾楊憑,楊憑被貶,徐晦送行并說:“我本一介平民,承蒙楊公知遇提攜,今日楊公被貶遠方,怎有不為他送別呢?”后呂夷簡上書推薦徐晦為御史,他對徐晦說:“你不肯辜負楊憑,又怎么肯辜負國家呢?”宋范仲淹被貶無人敢為他送行,只有王質帶病為范仲淹餞行。大臣們責怪王質說:“你為何要自陷范仲淹的朋黨之中呢?”王質說:“范公乃天下聞名的賢人,王質豈敢奢望!如果能成為范公的朋黨中人,那是范公對王質的厚賜!”
【原文】
羅友逢鬼,潘谷稱仙。
【譯文】
羅友,晉朝人。一次桓溫邀集幕僚為一新任郡守餞行,羅友遲到了。桓溫問他何故,羅友回答說:“路遇一鬼取笑我:‘只見你送人去做郡守,不見人送你去做郡守。’”桓溫于是推薦羅友為襄陽太守。宋潘谷精于造墨。后連續飲酒三日,發狂跳入枯井而死。有人下井去看,只見潘谷盤腿而坐,肌膚柔軟,手持念珠。當時疑他已經成仙了。
【原文】
茂弘綜服,子敬青氈。
【譯文】
晉王導,字茂弘,是復興晉室的第一功臣。晉室南渡時,國庫空虛,只剩下綜幾千匹也無法出賣,國家費用不能自給。王導便和朝中大臣一起做綜布單衣穿,士人們爭相效仿,綜布價格貴了起來,國庫中的綜布因此全賣掉了。晉王獻之,字子敬。有一天晚上睡覺時,一個小偷進來,偷了房內的很多東西,王獻之不慌不忙地對小偷說:“偷兒!青氈是我家祖傳的舊物,請別拿走。”
【原文】
王奇雁字,韓浦鸞箋。
【譯文】
宋王奇,曾為縣衙小吏。縣令曾題雁字詩于屏風之上道:“只只銜蘆背曉霜,晝隨鴛鷺入寒塘。”王奇續詩說:“晚來漁棹驚飛去,書破遙天字一行。”縣令很驚訝他的文才。五代韓浦、韓洎兄弟倆頗有學問,但是韓洎看不起韓浦,對人說:“我兄為文,就像用繩作門樞,用草蓋房子,只能遮避風雨而已。而我為文,就像造五鳳樓的高手一樣。”韓浦聽說后,就寄一首詩給韓洎說:“十樣鸞箋出益州,新來寄至浣溪頭。老兄得此全無用,助汝添修五鳳樓。”
【原文】
安之畫地,德裕籌邊。
【譯文】
唐玄宗大宴于五鳳樓,因觀者如云,秩序大亂。高力士奏請玄宗召嚴安之來維持秩序。嚴安之被召來后,用手畫地說:“犯此者死!”于是無人敢逾越。唐李德裕罷相,離京為西川節度使。他建造了一座籌邊樓將邊疆地形畫下,每天觀看,以熟悉邊疆地形。
【原文】
平原十日,蘇章二天。
【譯文】
戰國時秦昭王聽說魏齊在趙國平原君處后,想殺魏齊,就寫信給平原君:“寡人聽說你義薄云天,想和你成為布衣之交,你如果來訪,寡人將和你痛飲十日。”平原君懼怕秦國,只好入秦國應命。秦昭王和他飲酒數日后就向他索要魏齊。漢蘇章任冀州刺史時,有個老友任下屬清河郡的太守,作奸犯科,被蘇章查獲。太守設宴款待蘇章,敘朋友之情以求寬恕,蘇章說:“今天我蘇章和老朋友飲酒,這是我們之間個人的交情;明天冀州刺史辦理案件,那是公法,我蘇章不敢違反。”后他定了清河太守的罪,一州為之肅然。
【原文】
徐勉風月,棄疾云煙。
【譯文】
南朝徐勉在梁任吏部尚書。有一次夜晚有個友人向他求官,徐勉正色對他說:“今天晚上只可談風月,不宜談及公事。”宋辛棄疾,氣概豪邁,有雄才大略,力主抗金,卻遭排斥,很不得志。晚年作《西江月》道:“萬事云煙已過,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起催科了辦,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原文】
舜欽斗酒,法主蒲韉。
【譯文】
宋蘇舜欽性情豪放,喜好飲酒。他曾在岳父杜祁公家讀書。讀《漢書》到“(張)良與客狙擊始皇”一句,拍案道:“只可惜擊之不中”于是喝了一大盅酒。等到讀到“臣始起下邳,與上會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時,又拍案嘆道:“君臣相遇,竟是如此不易!”于是又喝了一大盅酒。杜祁公笑道:“有這么好的下酒物,一斗酒也不多。”李密,字法主,隋末唐初人,文武全才,志氣高遠。年輕時常騎一黃牛,牛背上墊著用蒲草織的韉,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翻閱。
【原文】
繞朝贈策,苻堅投鞭。
【譯文】
繞朝,春秋時秦國大夫。晉人士會逃奔秦國,秦國中晉國的離間計,于是讓士會到魏國去。繞朝上書勸諫,未被采納。士會臨行前,繞朝送給他一卷簡策,說:“不要認為秦國無人,是我的意見未被采納啊!”前秦國主苻堅平定了北方九州,又打算討伐晉朝。苻融等人極力諫止,苻堅不聽,說:“我擁有百萬雄師,投馬鞭于長江之中,也足以截斷水流,晉朝還有什么天險能夠憑靠的呢?”于是進軍淝水,結果大敗。
【原文】
豫讓吞炭,蘇武餐氈。
【譯文】
戰國時,趙襄子殺智伯,智伯的愛臣豫讓,想刺殺趙襄子,被抓獲。趙襄子為他的義氣所感,釋放了他。但豫讓報仇之心未死,他用漆遍涂全身,并吞下木炭使自己喉嚨變啞,混跡于市井之間,乞討為生。有一天,他再次刺殺趙襄子,又被抓獲。趙襄子責備他說:“你曾經侍奉范氏和中行氏,智伯滅了他們,你為什么不為他們報仇?”豫讓回答說:“范氏和中行氏像對待平常人一樣對待我,那么我也像平常人一樣回報他們;智伯以國士的待遇對待我,所以我就要像國士一樣回報他。”于是求得趙襄子的衣服,拔劍刺了三下,然后揮劍自殺了。漢蘇武出使到匈奴,被匈奴扣留。因蘇武不向匈奴屈服。被安置在陰山大窖中,斷絕飲食,蘇武吞雪餐氈,活了下來。蘇武被扣留在漠北十九年才得以放回,漢朝拜他為典屬國。
【原文】
金臺招士,玉署貯賢。
【譯文】
戰國時燕昭王想招納賢士來治理國家,郭隗對他說:“以前有人尋訪千里馬,攜千金前去買馬,不料千里馬已死,他就用五百金買來了千里馬的骨頭。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了三匹千里馬來。大王招納賢士,就請從我郭隗開始吧。這樣比我郭隗賢能的人,就會來投奔大王了!”燕昭王于是造黃金臺拜郭隗做官,以師禮待之。樂毅、鄒衍、劇辛等賢能之士聞風而來,燕國得以強大。宋蘇易簡才思敏捷,中進士第一名,后來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宋太宗曾書“玉堂之署”四字賞賜給他,說:“這個用來為你所居的清華之地增美。”
【原文】
宋臣宗澤,漢使張騫。
【譯文】
北宋宗澤,文武雙全。率軍抵抗金兵,連打十三場勝仗。后多次上書,極力請求宋高宗趙構還都開封,收復失土,但都未被采納,因而憂憤成疾,臨終時三呼“過河”。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在西域居住十多年,后被封為博望侯。
【原文】
胡姬人種,名妓書仙。
【譯文】
晉阮咸愛戀姑母家的鮮卑族女婢。在他為母親守孝期間,他姑母將要遷往遠方并帶走了女婢,阮咸穿著孝服騎驢追趕,終于得到了那個女婢,并說:“人種不可失。”那個女婢就是他兒子阮妥的生身母親。唐長安城內有個名妓叫曹文姬,擅長書法,當時號稱“書仙”。
上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十五·刪》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二·蕭》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