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名句】理國①要道②,在于公平正直。
【注釋】①理國:治國。②要道:最重要的原則。
【釋義】治理國家最重要的原則,在于做到公平正直。
【點評】公平正直是對治國者最基本的要求。
參考文獻
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猜你喜歡
-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兵者,詭道也。》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 《霽霞飛盡失西東,水人天光浩氣中.》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歇后語《雪水煮豆腐,冷淡》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 歇后語《眼睛在褲襠里裝著》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賞罰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必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畫家不解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 《莊子至楚,見空髑髏》原文與賞析
-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養氣要使完,處身要使端。|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 質樸的人生更體現品位
- 知是一雙眼,行是一雙腳。不知而行,前有淵谷而不見,傍有狼虎而不聞,如中州之人適燕而南、之粵而北也。雖乘千里之馬,愈疾愈遠。知而不行,如痿痹之人數路程、畫山水。行更無多說,只用得一“篤”字。知底工夫千頭萬緒,所謂“匪知之艱,惟行之艱”。“匪茍知之,亦允蹈之”。“知至至之,知終終之”。“窮神知化”,“窮理盡性”,“極深研幾”,“探賾索隱”,“多聞多見”。知也者,知所行也;行也者,行所知也。知也者,知此
-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 《毛嬙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姆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歇后語《三更燈火五更雞》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關于國家人民·德治的名人名言大全
- 《所謂治國必先齊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什么意...
- 夫治世不得真賢,譬猶治疾不得真藥也...
- 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
- 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什么意思|...
-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什么意思|大意|...
- 不奪民時,不妨民力,則百姓富。|什么...
-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
-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什么意思|大意|...
- 《所謂治國必先齊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國治而后天下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蓄疑敗謀,怠忽荒政.》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民無信不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上一篇: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德禮為政教之本,刑法為治教之用。|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