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①;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②。
【出處】
《孝經·圣治章》。
【注釋】
①悖德:悖,違背。悖德,即違背道德。②悖禮:違背禮儀規范。
【譯文】
不愛自己的父母,而去愛他人的父母,這就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父母,這就叫做違背禮儀。
【賞析與啟迪】
觀察一個人品德的好壞,不只是看他對自己如何,還要看他對親人、對別人如何。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敬愛,甚至還辱罵毆打的人,你能奢望他對別人充滿愛心、對社會擔負責任嗎?即便有,也只能理解為一種虛偽的作秀。
秦朝末年,劉邦與項羽交戰。項羽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俘獲,并派人通知劉邦:“若再不趕緊投降,我就烹了太公。”作為親生兒子的劉邦,為了自身利益,竟然叫人回話給項羽:“如果你一定要殺我的父親,別忘了分我一杯肉羹?!?/p>
劉邦雖然最后打敗了項羽,成為漢高祖,但他陰險狡詐、薄情寡義的無賴性格,被司馬遷記入《史記》,留給后人評判。
敬愛父母,是廣大青少年道德完善的起點;敬愛父母,也是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必修課。
上一篇:《不曉廉恥,衣冠狗彘。》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知理義,生于不學?!纷g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