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物格①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②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③,身修而后家齊④,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出處】
《禮記·大學》。《禮記》中之《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注釋】
①物格:事物的道理得到窮究。②意:即意念。③身修:即品德修養得到提高。④家齊:家政得到治理。
【譯文】
推究事物的本源才能獲得各種知識。獲得知識之后,人的意念就會變得誠實;一個意念誠實的人,心態必然端正而不存邪念;心態端正了,品德和修養也會跟著提高;品德和修養提高了之后,家政自然就能治理好。推而廣之,國家將會得到很好的治理,國家都得到了好的治理,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
【賞析與啟迪】
人從獲得知識開始,由淺及深、由表及里,進而變得誠實。人誠實了,心態便會端正,繼而品德和修養都會得以提高,家庭就會變得和睦。家庭和睦了,便沒有了后顧之憂,國家便會得到治理,最終達到天下大治。
其實,成功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遙遠,它是有一定規律的,只要掌握了方法,一切皆有可能。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循著規律漸漸深入,就能掌握它的要點。從要點切入,事情自然得到解決。
有些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急于求成,不愿循序漸進地完成各科作業,往往“欲速則不達”,甚至背離了既定的學習目標。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端正學習態度,從最簡單、最基本的科目入手,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知能力。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和鍛煉,來磨礪自我的意志,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上一篇:《物極必反,其理須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物競者,物爭自存也;天擇者,存其宜種也。》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