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
作者: 張鐵明
【原文】: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原文作者】:李賀
【鑒賞】:
南園是李賀福昌縣家中的園林,他常在這里讀書寫詩。《南園》詩共十三首,是李賀辭官回鄉住在家中寫下的。上面引的這首是其中的第五首。詩人認為,做一個書生無法為國建立功勛,自己甘愿投筆從軍,奔赴疆場,去削平戰亂;詩人急切地渴望讓生命發出火花,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第一句和第二句展現了詩人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心愿:烽火連天,藩鎮叛亂此起彼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的心啊,怎能平靜。他大聲疾呼: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能身佩軍刀(吳鉤:刀名,形似劍,刀稍彎。傳說春秋時吳王闔閭曾鑄寶刀金鉤,故稱這種刀為吳鉤),浴血沙場,去收取那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余州呢?(關山五十州:指當時唐代政府不能控制的地區)為統一天下,我愿為國捐軀,在戰場上建樹功名。
第三句和第四句:如今,我請你暫且登上那凌煙閣(樓閣名,建在長安,唐太宗在閣上畫了二十四個開國功臣的畫象)去看一看,又有哪個書生出身的人被封為萬戶侯(指很高的爵位)呢?這里有一段潛臺詞,就是:可嘆我李賀雖有滿腹經綸文才,就因為我父親名字叫晉肅,竟然以避父名諱為理由,不許我舉進士。如今我失意返鄉,空有一番遠大抱負啊!
詩中兩個設問句句式用得好極了,第一個設問句語勢峻急,節奏明快;“何不”兩字更增強了反問語氣,跟詩人誓死疆場、急切救國的正氣豪情十分契合;第二個設問句慨嘆書生文章無用,自己懷才見棄,要報國無門,只有投筆從戎一條出路,苦悶、失落、激憤之情也自然流露。隨著兩個設問句的一起一伏,我們在詩人的豪情中又見到了不平之氣。
上一篇:《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南園(花枝草蔓眼中開)》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