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鑒賞
〔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鑒賞】這是孫子論述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陣容壯大的敵人,用“治變”之法奪取勝利的名言。張預注:“正正,謂形名齊整也;堂堂,謂行陳廣大也。敵人如此,豈可輕戰?《軍政》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又曰:‘強而避之。’言須識變通。此所謂善治變化之道,以應敵人者也。”鄧廷羅注:“正正之旗,軍容整也,整則難犯,故勿邀。堂堂之陣,軍勢壯也,壯則難克,故勿擊。治變,謂當伺其變而有隙,乃乘機以擊之也。”顯然,所謂“治變”,就是要會變化、變通,看到強大的敵人,不要去硬拼硬打,而是采取“強而避之”、“避實而擊虛”或者使“我專而敵分”、“攻其所必救”等辦法,在運動戰中逐漸分化、瓦解敵人,變敵方的優勢為劣勢,變我方的弱勢為強勢,從而一舉擊垮敵人。
1930年夏,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取得統治地位,要求集中紅軍進攻中心城市。8月25日,紅一方面軍以消滅國民黨何鍵部隊、攻占長沙為目的,開始向長沙推進。29日部隊抵達長沙近郊。當時長沙守敵有31個團,約10萬人,并筑有堅固的防御工事;而紅軍只有13個團,裝備又差。鑒于上述情況,總前委制定了“誘殲敵軍于其工事之外,然后乘勝攻入長沙”的方針。但從8月底到9月11日,敵人除第31師出擊,被紅軍殲滅兩個團外,其主力始終沒有脫離堅固陣地。其間,紅軍于9月3日和10日兩度組織對長沙的總攻,均遭失利,部隊傷亡甚眾。9月12日,總前委決定全軍撤離長沙之圍,而轉到株洲、醴陵、萍鄉等地,尋機殲敵。10月4日,紅軍攻占江西吉安,解放了贛西南廣大地區,使贛江兩岸根據地連成一片。
在“左”傾冒險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時期,中央要求數量少、裝備差的紅軍集中起來,進攻有國民黨重兵把守,并筑有堅固防御工事的中心城市。這直接違背了孫子的名言:“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結果,紅軍兩次組織對長沙的總攻都失敗了,而且部隊遭受重大傷亡。在總前委決定紅軍撤離長沙之圍而轉到其他國民黨統治相對薄弱的地區后,紅軍取得節節勝利,革命根據地也迅速擴大。這可以說是中央運用孫子“避實而擊虛”的策略和“治變”之法的勝利。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半濟而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