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是關(guān)于描寫《繪景狀物·山峰巖谷·石壁》類的詩句。
佇立在仰慕已久的砥柱山上,向北遙望那峭壁對峙的龍門。想一想這砥柱山,它不但看到大禹治水時在黃河流域留下的茫茫足跡,也看到了氣勢磅礴的長春殿宇。詩中以夸張的筆觸,回顧了砥柱山所經(jīng)歷的歷史,也就是古老黃河的歷史。詩句古樸壯闊,充滿了對祖國秀麗河山的自豪感和對黃河母親養(yǎng)育恩情的感激之情。
注: 砥柱山,黃河急流中的石島,為堅硬的閃長玢巖構(gòu)成。以山在水中若柱,故名。
魏征《砥柱山銘》 《全唐詩外編》第330頁。
上一篇:《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先帝舊宮宮女在,亂絲猶掛鳳凰釵.霓裳法曲渾拋卻,獨自花間掃玉階》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