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是關于描寫《繪景狀物·鳥獸魚蟲·鷹鳩》類的詩句。
草堂門外的鸕鶿去了一直未返,如今忽然在沙頭相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頓生喜悅之情。希望鸕鶿能了解作者的一片喜愛之情,每日應當飛來一百回。由于對鸕鶿的過分愛憐不禁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渴求,足見作者的喜愛程度。詩意婉轉層層逼進,從“去不來”寫至沙頭相見,仍似無意,但詩人卻希其體察人意,“一日”來 “一百回”。流露出對鸕鶿的愛憐情意。
注: 鸕鶿 (lúcí),水鳥,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能游泳,善于捕魚,喉下的皮膚擴大成囊狀,捕得魚就放在囊中,我國南方多飼養,幫助捕魚,通稱魚鷹。已后,即以后。
杜甫《三絕句》 《全唐詩》第2452頁。
上一篇:《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門掩松蘿一徑深,偶攜藜杖出前林.誰知盡日看山坐,萬古興亡總在心》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