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不見可欲時,人人都是君子;一見可欲,不是滑了腳跟,便是擺動念頭。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①。”此是閉目塞耳之學。一入耳目來,便了不得。今欲與諸君在可欲上做工夫,淫聲美色滿前,但如鑒照物,見在妍媸②,不侵鏡光;過去妍媸,不留鏡里,何嫌于坐懷?何事于閉門?推之可怖可驚、可怒可惑、可憂可恨之事,無不皆然,到此才是工夫,才見手段。把持則為賢者,兩忘則為圣人。予嘗有詩云:“百尺竿頭著腳,千層浪里翻身。個中如履平地③,此是誰何道人。”
【譯文】當看不到欲望能夠實現時,人人都是君子;一見到欲望有可能實現時,不是滑動了腳跟,便是擺動了念頭。《老子》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這是閉目塞耳之學。只要一映入耳目,便了不得。現在要和諸君子在可以實現的欲望上做功夫:淫聲美色來到面前,就好比鏡子照物,美丑都照得很清楚,但鏡子依然光明;照過的美的丑的東西,都不留在鏡子里,這樣,哪還怕美女坐懷?哪還用閉門不納?以此推論,遇到可怖可驚、可怒可惑、可憂可恨的事,無不如此,達到這種境界才看出功夫,才看出手段。能把持住就是賢者,物我兩忘才是圣人。我曾經寫了一首詩:“百尺竿頭著腳,千層浪里翻身。個中如履平地,此是誰何道人。”
注釋
【注釋】①“不見可欲”二句:語出《老子》第三章。原文為:“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②見在妍媸:見在,現在。妍,美。媸,丑。 ③個中:此中。
上一篇:一呼吸間,四肢百骸無所不到;一痛癢間,手足心知無所不通,一身之故也。無論人生,即偶,提一線而渾身俱動矣,一脈之故也。守令者,一郡縣之線也;監司者,一省路之線也;君相者,天下之線也。心知所及,而四海莫不精神;政令所加,而萬姓莫不鼓舞者何?提其線故也。令一身有痛癢而不知覺,則為癡迷之心矣。手足不顧,則為痿痹之手足矣。三代以來,上下不聯屬久矣,是人各一身而家各一情也,死生欣戚不相感,其罪不在下也。
下一篇:第一要愛百姓,朝廷以赤子相付托,而士民以父母相稱謂,試看父母之于赤子是甚情懷,便知長民底道理。就是愚頑梗化之人,也須耐心,漸漸馴服。王者必世而后仁,揣我自己德教有俄頃過化手段否,奈何以積習慣惡之人而遽使之貼然我順,一教不從而遽赫然武怒耶?此居官第一戒也。有一種不可馴化之民,有一種不教而殺之罪,此特萬分之一耳,不可以立治體。